《三打白骨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三变”——“三打”——“二责”为主线,条理、生动地复述课文。
2.品读课文,关注人物。抓住重点词语或句子感悟白骨精、唐僧和孙悟空的性格特点,感受文章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等来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体会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关注情节。比较三次棒打白骨精的不同之处,体会文章反衬和反复叙事的写法,感受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环环相扣、张弛有度的表达特点。
《西游记》,关注人物和情节,开展赏读名著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在理清文脉的基础上复述课文。感受文章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等来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体会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感受文章反衬和反复叙事的写作手法。
难点:比较三次棒打白骨精的不同之处,体会作者反复叙事的写法,感受文章情节跌宕起伏、环环相扣、张弛有度的表达特点。
三、教与学的准备
教师: 教学课件
四、教学课时:第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复习导入
。
:上节课大家了解了这个故事,白骨精、孙悟空、唐僧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故事,看看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些人物形象的。
二)感悟人物形象,体会写法。
,悟空三打,唐僧二责展开,为我们呈现出了生动的人物形象,那么作者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呢?下面请同学们潜心默读课文2——7小节,标画出体现人物特点的词句,透过这些词句你感受到孙悟空、白骨精、唐僧怎样的人物形象,批注出来。
——7小节,标画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
(1)感受作者对“白骨精”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
为了吃到唐僧肉,白骨精是三次变化不同的身份来欺骗唐僧。咱们先来看看作者是如何刻画白骨精这一人物形象的。
①引导学生交流: 预设1:一变:
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造化!都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今天机会来了!”它正要上前,见唐僧身边有猪八戒和沙僧保护,就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说是特地来请他们用斋的。
抓语言:抓住“不胜欢喜”、“自言自语”指导学生朗读读出白骨精贪婪的吃人本性。 抓动作:从“摇身变作、拎斋饭、径直、特地”动词中体会白骨精变化速度快,妖术高,阴险狡诈的特点。
预设2:二变: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
抓动作:“闪”闪代表了一个敏捷、很突然的动作,一个年满八旬且拄着拐杖的老妇人能做出这种动作吗?说明了什么?一个“闪”字准确地表现了白骨精狡猾贪婪的性格特征。 抓神情: 哭——伪装,装可怜,阴险狡诈
预设3:三变:
白骨精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走了,又变成一个白发老公公,假装来找他的妻子和女儿。
抓心理: 不甘心的心理,又变成一个白发老公公,三番两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②刚才我们抓住了白骨精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描写感悟到一个阴险狡诈、诡计多端的白骨精。我们再看白骨精的三变,它们之间有联系吗?它为什么要这样
8 三打白骨精5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