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工程学论文
第一页,共13页
1、鼠标设计现状分析如图一,人手的结构中,与鼠标相关的部分向上包括前臂,而向下则有手腕、手掌、手指等结构。前臂内部包括尺骨、桡骨等主要的骨骼人就是依靠这两根骨头的交错来完成手腕的旋转的。而手腕结构中主要是一快腕骨,它的转动使得人的手腕可以仰俯。而人的手掌则主要由两组肌肉组成,一个是拇指屈肌和外展肌组成的肌群,一个是小指屈肌及展肌组成的肌群,在两个肌群指间有一条沟壑。对于不同的人,这条沟的深度和宽度是不同的。而这条沟内部,则是人手主要神经和血管所走的地方。手指的结构则相对比较简单,每个手指包括三个指节,并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作横向的展开。
第二页,共13页
对于手腕结构来说,多次的试验证明,当人的手腕呈“仰起”状态时,则“仰起”的夹角在15 度-30 度之间的时候,是最舒适的状态,超出这个范围,会导致前臂肌肉处于拉伸状态,而且也会导致血流的不畅。对于手掌来说,其最自然的形态就是半握拳状态。而鼠标的造型设计,实际上就是要尽量贴合这个形态。对鼠标的设计原则,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
1、要使鼠标外壳紧密贴紧人手掌的两个主要肌群——拇指肌群和小指肌群。使它们能够贴紧而又不受压迫。受压迫会导致手掌处于疲劳状态,而贴不紧又有握不住的感觉。
2、要使鼠标外壳紧贴掌弓而又不压迫它。也就是鼠标外壳要贴紧手掌中间的那条“沟”。如果它不能贴紧,那么手心就会有“悬空”的感觉,而如果压迫了它,因为下面是手主要动脉和神经的必经之地,时间长了以后会导致手缺氧。
3、鼠标的最高点应该位于手心而不是后部的掌浅动脉弓,否则会造成手掌产生压迫感。对于手指,手指的自然形态应该是五个手指都不悬空,而且处于呈150 度左右的自然伸展状态。而对于鼠标设计来说,手指部分的一个特别要求,就是当手指自然伸展时,第三指节的指肚应该正好处于鼠标按键的微动开关上,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按键手感。
第三页,共13页
、鼠标的人机工程学设计
本人认为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设计并不是适合每个人,这一点上在鼠标的设计中尤为明显。有很多号称符合人机工程学的鼠标用起来并不是很舒服,主要原因在于这些鼠标设计的时候是以欧美人士作为基准的,而这个基准对于亚洲人来说显得过大了。欧美人士的手掌心平均要比亚洲的手掌心深1-2CM,而且手要长3-4CM。如图二,就是一张标准体型的亚洲人(174CM)和低于标准体型的欧美人(178CM)士的手掌。
图二:左边为亚洲人手掌,右边为欧美人手掌
第四页,共13页
可以从图上看出很明显的差别:首先,亚洲人的手掌偏窄,其次手的长度也偏小,再者手掌中央的“沟”也偏浅。如图三,亚洲人手握欧美国家的品牌鼠标,非常明显的可以看出,两者之间不相适应。
另外,由于亚洲人的手普遍要比欧美人士短几个公分,所以在亚洲人握欧美人士的大鼠时,其鼠标的最弓背处刚好处于手掌心的靠后部分,并且手部的受力
图三:175CM 亚洲人手握欧美国家的品牌鼠标
第五页,共13页
集中于手掌心稍后侧的掌浅动脉弓(如图四)。如果动脉受压过久,时间长了会产生麻木酸痛的感觉,并使手指缺氧产生疲劳感。另外,如果手处于强迫状态,其手指的灵活度也将受到很大的影响,这在玩游戏时体会更明显。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主要针对欧美标准而设计的鼠标具有个头特别大,后背非常弓的特点,而这两点对亚洲人来说是一个极为不合理的设计。
图四:175CM 亚洲人手握欧美国家的品牌鼠标
第六页,共13页
一些著名的鼠标品牌主要是以欧美人士作为基准,设计出来的鼠标个头都特别大,并且后背都非常弓,因为如果鼠标后背太平,欧美人士的人握上去之后,手掌心就会有悬空的感觉。由于鼠标较大的原因,手腕的腕关节被迫抬高,使手背与桌面的夹角大于了30 度 ,腕关节部位及手的前臂部位的伸肌群都处于强直的受力状态,受前臂肌群力的影响,上臂的肱三头肌及肱三角肌也都会同时受到力牵拉的作用,这样一来,人的肩关节也会一直处于强直状态。在这种状况下用鼠标,时间长了很容易出现腕关节及肩部酸胀的症状,从而极易产生疲劳感。
第七页,共13页
专门为亚洲人设计的鼠标(如图五)外形设计方面较之欧美的鼠标稍微要小一点,并且流线造型的弧度也要平缓一些,针对于亚洲人手的特点,这款鼠的后背夹角设计成为150 度左右,这种设计使亚洲人的手握在鼠标上后使手背同桌面呈现15-30 度夹角,而使腕关节及肩关节的都呈自然放松状,同时手握鼠标的受力点恰好位于手心稍靠掌指关节处,从而避开了位于掌心靠后侧的掌浅动脉弓。这样,不仅手指在点击按键时会非常灵活自如,并且长时间的使用也不会轻易疲劳。人们在使用鼠标时,总是频繁地使用食指,手腕支撑面积较小,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受力较大且手指受力不均匀,这种单调而轻微的
人机工程学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