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一、公园的渊源与类型二、综合性公园规划三、专题性公园规划 1 一、公园的作用与功能公园除了绿地的一般作用外,另外还有: 1 、公园供群众游览、休息、观赏和开展文化娱乐、社交活动、体育活动的优美场所。它是反映城市园林绿化水平的重要窗口,在城市公共绿地中常居首要地位。 2 、公园具有优美的环境,可以使游人振奋精神,消除疲劳,忘却烦忧,促进身心健康。 3 、公园的游乐、体育各种设施,是居民联欢、交往的媒介,特别是青少年和老人锻炼身体的好地方,同时可以通过活动增进市民间的友谊。 4 、公园的科普、文化教育设施和各类动植物、文化古迹等,可以使游人在游乐、观赏中增进知识,了解历史,热爱社会、热爱祖国。 5 、公园中设有开旷的绿地、水面、大片树林,是市民们防灾避难的有效场所。 2 二、公园的发生与发展 1 、公园的雏形、形成与建立公园的雏形公元前 1171 年,我国周文王之囿;古希腊城市中的广场;古罗马的为市民共同活动的中心广场和公共剧场。公园的形成文艺复兴时代庄苑,如路易十四大面积的凡尔赛宫园。公园的建立 19 世纪前,英法建立了近代公园; 1822 —1903 年,美国的中央公园( Central Park ); 19 世纪中叶,英国城市公园被法定, 1898 年 Ebenezer Howard 提出了“田园城市”( Garden City ), 受到了世界各国城规的采纳。 3 2、近代公园在我国的出现与发展 1868 年在上海公共租界建造的“公花园”(现黄浦公园)为最早的一个,后陆续建有“虹口公园”(建于 1900 年)、“法国公园”(现复兴公园,建于 1908 年)、极斯非尔公园(现中山公园)等风格:英国风景式或法国规则式,具有大片草坪、树林和花坛,极少建筑 1906 年无锡由地方乡绅筹资兴建城中公园, 1911 年扩建后,定为“城中公园”风格:仿外国公园,内有土山、树林草地和小亭一座,扩建时为日本造园家规划监造,种植日本樱花,假山上置有小宝塔等。 4 1911 年后,孙中山下令将广州越秀山辟为公园,后相继出现汉口市府公园(现中山公园),北平的中央公园(现中山公园)、南京的玄武湖公园、杭州的中山公园、汕头的中山公园等。特点:大多在原有风景名胜基础上整理改建的,有的本来就是古典园林,也有的是参照欧洲公园的风格扩建、新辟的,直到解放前,规划设计基本上停留在模仿阶段。解放后,公园得到较大的发展、扩建、改建和新建了许多公园, 1980 年统计,全国 220 个城市已有 679 个公园。特点: 1、类型增多儿童公园、纪念性公园(陵园)、名胜古迹公园、动物园、植物园、文化公园、森林公园、青年公园、科学公园、体育公园等,另有居住区公园、滨水绿带、街道游园等。 5 2 、内容和设施方面规模较大的展览室、茶室、纪念馆,有的还有溜冰场、游泳池、划船设施和电动游具、小火车、“勇敢者之路”等。 3 、规划设计方面探讨怎样创造中国公园的风格、比较广泛地应用新材料、新结构和新的施工方法,根据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探求城市公园的布局体系。改革开放至今,主题公园增多,高科技参入,注重生态效益。特点:增长速度快;重视规划布局的合理性、引入生态规划的概念和大环境的意识,从总体上改善城市环境综合质量;进一步吸取国外先进规划思想,把园林艺术同城市公共环境规划及环境艺术结合为一体;进一步完善了园林绿化的法规法律,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进一步走向世界,在国外建设中国式园林,把世界先进的园林引入中国,如 1999 年在昆明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 6 三、公园的类型 1 、中国按所属关系分:县属公园、区属公园、市属公园、省属公园、国家公园等按所处位置分:居住区近邻公园,市内公园、郊外公园、海上公园、空中公园、水下公园、火山公园等按公园性质与功能分:文化休息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体育公园、纪念性公园、古典园林、遗址公园等 2 、美国儿童游戏场、近邻运动公园、特殊运动场、教育公园(如动物园、植物园、标本园、博物馆等)、广场、近邻公园、市区小公园、风致眺望园、水滨公园、综合公园、保留地、道路公园与公园道路等 7 3、日本基干公园(1)住区基干公园儿童乐园、近邻公园、地区公园(2)都市基干公园综合公园、运动公园公害、灾害对策绿地(1)缓冲绿地防止工业公害而设置的, 100 m以上(2)防止灾害绿地水土流失、风沙、海浪等维护安全为目的。(3)特殊公园风致公园、动植物园、历史公园(4)大规模公园广域公园( 50 ha 以上)、观光城市 8 四、公园设计规范 1 、规划设计依据以国家、省、市有关城市园林绿化方针政策、国土规划、相应
第五章 公园绿地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