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春》教案
朱自清《春》教案
朱自清《春》教案
ﻩﻩ《春》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相信同学们都很喜欢大自然,夏天的大自然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艳丽,秋天的大自然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微显凉意,冬天的大自然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清冷。那么春天在朱自清先生笔下又是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散文《春》.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转而从事散文创作,成为现代著名的散文作家。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次年回国,仍至清华大学任教授。抗战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促使朱自清积极参加党所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该年12月病逝于北平。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整体把握、理解课文:
A: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水涨(zhǎng) 捉迷藏(cáng) 酝酿(yùn niàng ) 应和(hè) 薄(bó)烟ﻫ黄晕(yùn) 蓑(suō)衣 巢(cháo)
这里应特别讲解“藏”、“和"、“薄”、“晕"等多音字。
欣欣然、朗润、酝酿、繁花、赶趟儿、舒活、呼朋引伴、宛转、花枝招展、烘托等。
朱自清《春》教案
朱自清《春》教案
朱自清《春》教案
B:熟读课文,分析结构:
(1):范读课文,朗读时注重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时的把握,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问题:①课文围绕“春”写了春天的哪些内容?
②文章是按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
③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C:分析精彩句段:
⑴请同学们整齐朗读第一段,,这一段哪里写得好?
为什么要连用两个“盼望着",用一个不也同样可以表达作者期盼的心情?
为什么只是春天的脚步近了,而不是直接写春天到了,或者春天快到了?
一句很朴实很平凡的语言,为什么我们能体会出那么多东西呢?引出文章中的修辞手法。
⑵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朗读第二段。
既然它已经来到了作者的面前,为什么他不开始从最细小的一草一木写起呢?
这一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有拟人和排比,作用是什么?
⑶朗读第三段(春草图):
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来描写春草图的?
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子的画面呢?
引出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D:作业:
自己
朱自清《春》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