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货币需求本章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 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中国货币需求分析的宏观角度与微观角度* 资金需求与货币需求第一节货币需求的含义一、相关概念* 货币需求(demand for money): 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对用于执行交易媒介、支付手段和价值储藏的货币的需求。* 货币需求量表现为一国在一定时点上社会各部门所持有的货币量. 微观货币需求和宏观货币需求名义货币需求和实际货币需求二、货币需求函数定义用途自变量类型 :收入、财富 2. 机会成本变量:利率、物价变动率 3. 其他变量:制度、技术、风尚等一、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流通中的货币需求量取决于流通中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用公式表示: M = P ? QV 其中, M代表流通中的货币量, P为商品价格, Q为商品的数量, 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公式表明,流通中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商品数量成正相关,而与流通速度反相关。由于金本位制条件下,商品价格相对稳定,而货币流通速度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也是相对稳定的,因此, 商品总量决定着流通中货币需要量。第二节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二、费雪方程式: M V = P T 公式中, M表示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是一个外生变量; 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由制度因素决定,在短期内是稳定的; P表示各种商品的加权平均价格, T为各类商品的交易量,由生产决定,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因此,货币数量的变化会影响商品的价格。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评价:费雪方程式侧重于宏观分析,即货币总量和总产出及总的价格水平的关系,因而没有注意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对货币需求量的影响, 成为其理论的一大缺陷。三、剑桥方程式: Md = k PQ 其中, Q相当于费雪方程式中的 T,K表示以货币形式保有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其它与费雪方程式含义相同。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评价:剑桥方程是与费雪方程式的差别在于: 强调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对货币需求量的影响, 即公众持有货币的主观愿望,是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货币需求量。两个方程式的区别( 292 页) * 一是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费雪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作为交易手段的职能;而剑桥方程式则把分析重点放在货币作为一种资产上。* 二是对货币需求分析的角度不同。费雪方程式把货币需求与货币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程度;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货币形式保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货币需求,重视这个存量占收入的比例。* 三是两个方程式所强调的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有所不同。
第十章 货币需求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