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f 频率--每秒振动的次数。(超声波频率大于 20KHz 。诊断用超声波 f: 1MHz ~ 20MHz ; 连续波理疗声强: ~ 3W/cm2 ; HIFU 高强度聚焦超声声强: 1KW/cm2 ~ 10KW/cm2 ) 2、声束――在非聚焦平面圆片被连续等幅高频电激励时,由于超声的照射而形成超声场,此场又可称为声束。 3、远场――从声束扩散点开始,即为远场。该区内声场分布均匀,但是向周围空间扩散。半扩散角为衡量声束指向性的重要指标,其越小,指向性越好。半扩散角的正弦值= 波长/r 探头半径。 4、动态聚焦――利用延迟接收在整条声束的回声途径上(长轴方向)自动的、同步的进行全程接收聚焦。 5、轴向(纵向)分辨力――指在声束长轴方向上区分两个细小目标的能力。 f 越高,轴向分辨力越好。超声脉冲越宽,轴向分辨力越差。理论上等于波长的 1/2 。实际为理论的 5~8 倍。 6、横向分辨力-- 与探头厚度方向上声束宽度和曲面的聚焦性能有关。聚焦区宽度一般<2mm 。 7、侧向分辨力――与线阵、凸阵探头长轴方向扫描声束的宽度有关。聚焦声束越细,其越好。 8、细微分辨力――宽频带和数字化声束处理 9、对比分辨力――与灰阶级数有关 10、时间分辨力――与单位时间成像速度即帧频有关,越高,越好。 11、Z 声特性阻抗(声阻抗率) ――指某点的声压和质点速度的复数比,等于介质中声速与密度的乘积。单位: Pa*s/m 12、界面――两种声阻抗不同的物体(组织)的相接触处。 13、散射――是小界面接收声能后,作为二次声源向周围立体空间所作的二次超声发射。无方向依赖,不产生回声失落。 14、反射――反射声束中声强 Ri =( Z 2-Z 1) 2 /(Z 2 +Z 1) 2 15、回声失落――在空间上确实存在大界面探头却得不到反射回声的现象。 16、多普勒效应――运动的散射子对入射超声的回声产生频移。散射子的频移量 f d=± 2Vf 0 /c。 17、谐振――即共振。当声束进入微泡区时, 声场中压力改变可使气泡受压后体积变小, 受负压后体积变大。在超声频率与气泡自然共振频率一致时, 其体积变化可大至 3 个数量级。在共振情况下,界面散射多种频率。其中与基频 f 0 成倍数者( 2f0 、 3f0 ……)包含的声能最大,形成谐频。谐频只与基频呈倍数关系,不与发射声的振幅、位相、功率等呈倍数关系。 18、衰减――超声波携带能量,在传播过程中受到损失,声强逐渐减低。实质性组织中:含气脏器(病灶) > 密质骨> 钙化体> 胶原蛋白> 蛋白质。正常人体组织衰减规律:骨> 软骨> 肌腱> 肝、肾> 血液> 尿液、胆汁。衰减系数――超声频率每兆赫穿透每 1cm 距离衰减的分贝数( P42 )。 19、I 声强――指单位面积上经过的声功率。分为: ① ISATA 空间平均时间平均声强:为标出声强中的最低数据; ② ISPTA 空间峰值时间平均声强:生物效应的最主要指标; ③ ISATP 空间平均时间峰值声强④ ISPTP 空间峰值时间峰值声强:为标出声强中的最高数据; ⑤ ISPPA 空间峰值脉冲平均声强⑥ Im 最大半周脉冲声强。诊断用最大声强值 ISPTA ( mw/cm2 )心脏: 430 ;周围血管: 720 ;眼球: 17 ;胎儿: 94。 20、空化效应――超声波为高频变化的压缩和弛张波,其压力与负压力呈周期性改变,在负压作用下液体可产生空化。 21、 TI 热指数――指超声照射到某声学界面产生的实际温升与使界面温升 1 摄氏度所需声功率的比值。分为: TIb :为经软组织至骨骼表面处的 TI 比值。 TIc :为经颅骨至脑组织表面处的 TI 比值。 TIs :为经一种软组织至更深处另一软组织的界面处的 TI 比值。一般脏器≤ ;胚胎< ;眼< 。 22、 MI 机械指数――指超声在弛张期的负压峰值与探头中心频率的平方根数的比值。一般脏器≤ ;胚胎< ;眼< 。 23、 PW 脉冲波多普勒――超声探头间歇式发射超声, 在发射间歇期, 探头可选择性接收所需位置的回声信号, 所需检测位置的深度用延迟电路完成, 检测取样的大小用取样容积( sv )调节。 24、 CW 连续波多普勒――探头内有两个换能器,一个连续发射超声,一个连续接收回声信号,无选择检测深度的功能,但可测得很高速度的血流。 25、脉冲重复频率 PRF ――探头在每秒时间重复发射超声的次数。 PRF 与最大频移值: Fd= PRF/2 ;与检测深度 d= c/2PRF ; dv=c 2 /8f 0 (可见 d、v 相互制约)。 26、 FFT 快速傅立叶转换技术――能把复杂的频谱信号分解为若干个单频信号之和,以正弦曲线波形显示,以
cdfi上岗证考试复习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