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沟的规划与设计
摘要 共同沟之设置为现代化城市地下空间 利用的重要课题之 一。良好的共同沟工程须经由完善之规划程序,配合都市发展 的需要,结合跨 a域之工程专业设计及高质 量之施工作业 方可完成。共同沟除可提升城市居民之生活质量,亦兼具防灾 与整合城市地下空间使用及管 理之效能。然地下管线种^众 多 且特性各 M,埋设深 度 与结构尺寸 不 同,配合都市发 展所需 共同沟之布设方式、密 度与预设空间及结构形式皆须 于规划设计时缜密考量。本文将介绍都市共同沟规划设计之 流程与 方法及考 量 重点。关键词:共同沟;规划设计;干 管;电缆沟;支管;电磁电 力干扰防护;特殊断面 前言都市 地下空间之 利用近 年来于国内已引起相当之关注。于人 口密 集之都市内,各种地下管线之设置与维修,甚至灾后之 彳复建,
常因主管机关 不同,财务 状况 不一,缺乏相互间协调 及 完善之长期营运计划,造成城市道 路经常处于施工 状态下。 因施工时造成之市容影响及交通 不便所引致之无形损 失,对 都市长期发展及市民生活皆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于城 市大众运
输及地铁建设时,亦常因地下管线之布设 状况复杂与纪金录不 全,增加施工困难 度,及因地下管线问题引致之工
程灾变可能性。如何解决上述地下管线引致之问题,已逐渐 引 起工程界之注意。
共同沟(综合管 廊、共同管道)系统将都市维生管线及其它 地
下管线作一系统化之合并与管 理,收纳之管线包括电 力 、 电 信、上水(自 来水)、下(污)水、瓦斯(天然气)、油 管
等。 由主管机关提供道 路上方及下方设置共同沟所需之空 间,
构筑结构体容纳雨种以上之地下管线并根据都市长期发 展预
估提前投资,预 留 发展空间及维修所需之空间,使作业 时减
少影响地面活动,维持市容之美观及提升市民之生活质 量。
虽然共同沟有众多优点, 但是设置时所可能遭遇之困难仍 不 可
轻忽。 由于共同沟建设费用庞大, 且效益非明显 立即可期,
可能造成都市发展时之重大财务负担及投资时之考 量。 此外 地
下管线之特性各 M ,工程及设置所需之条件 不尽相同,共同
置于同一管道内可能相互影响,如电 力 线产生之磁场可能 对
电信讯号产生干扰,或如下水管线为顺向收集至终端处 理,一
般皆采重 力流 之设置,考虑水 力坡降于下游段埋深较 大,
对于非水 力管线如电信或电 力管线是否适宜合并,仍需 视个
案考量,于规划设计之初即需将此 «问题解决,方可发 挥
共同沟之预定功能。
共同沟之设置亦可 降 低天灾时管道内各种管线之损害,减少
灾后彳复旧之之费用及缩短工期。近 年来 国内各大都市皆有地
铁建设之计划, 于地铁建设时同时考虑进 行共同沟之设置或 与
地铁共构应为都市发展之方向。
历史简述 共同沟之应用最早源于十九世纪,法国巴 黎于市区
内之主要 道路下设置圆形下水道,并将上水、电信及压缩空气
等管线 纳入其中(图一)。其后于 1861年英国 偷敦设置半
圆形之 共同沟,同时收纳瓦斯管、上水管、污水管、电 力 及
电信管 线等(图二)。德国汉堡市于 1890 年 设置矩形共同
沟,收 容电 力、电话、上下水道及瓦斯与暖气管(图三)。
然初期 因技术尚未臻成熟,容 易发生问题,发展受到限制。
二十世 纪间美国、苏俄与日本亦开始发展,尤其苏俄采用预铸
构件 方式,施工快速。
1995 年 日本阪神地震, 造成灾区停水断电, 日本政府全 力
抢 修,仍 屣经一至二月方才恢 彳复大部分地区之供电供水。
唯有 当时该区内长 度 约有八公 里之共同沟及四公 里之供给
管道 内之管线几乎没有损伤。仅共同沟结构体壁面发现 裂缝
与于 接缝处产生 漏 水现象。共同沟于地震期间提供内含管线
之防灾及都市减灾功能可 M 一斑。台湾地区于1990年代开 始进行共同沟建设工作,至今于台北及高雄地区已完成数条 路 线,并有其它 数 个都会区已开始进 行规划设计中。 系统 规划及调查 共同沟系统之组成包括干管(图四)与供给管,供
给管又分 为支管、电缆沟与 . Box ( Community, Communication, Compact-Cable-Communication Box )( 图五 ) , 干管一般 设置于道 路下方,供给管则位于人 行 道下方。于
规划之初需 先进行一系 列之调查,收集所需之资 料以供规划 参考。一般必要之调查包括地形、地质、地下水、沿线之地下 结构物及 管线外,土地使用情形及道 路交通 量调查亦需一并
进 行。 共同沟系统主要是配合都市发展与管线发展而布设,
可为大 区域之网 路 系统或局部地区之封闭系统,而各种地下
管线均已有
共同沟的规划与设计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