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艾灸保健养生穴详细介绍及使用(附图) 中医学认为, 灸法适应症广, 疗效迅速, 安全可靠, 易学易用, 特别适合于家庭治疗和保健。病症无论寒热、虚实、阴阳、表里均可施灸,广泛的运用于各科疾病治疗与保健中。经常艾灸一些人体的保健穴:中脘,神阙,命门,气海,关元,足三里等,可以保健升阳, 延年益寿。【艾灸的时间】 1 、季节:艾灸最好的季节是夏季,因为艾灸温通经络,祛除寒湿,补益人体阳气的效果好, 在夏季大自然阳气最盛的时候艾灸, 补益的效果最佳。其次, 在冬季, 如果经常出现怕冷和感冒,也可以经常艾灸。 2 、时辰:一天当中,早上人和大自然的阳气升发,到中午午时最旺,而后逐渐减退, 因此,需要补益阳气的人群可以在上午 9-11 点时段进行艾灸,如果在晚上补益阳气进行艾灸,可能造成夜晚阳不入阴而引起失眠。【艾灸的顺序】:先阳后阴,先背腰部后胸腹部,先上部后下部,先头面躯干后四肢, 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艾灸的禁忌】颜面五官,心脏大血管处,心经区,阴部及重要经腱,关节活动处,不宜施直接灸,以防危险或留疤痕影响功能; 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禁灸;高热病人禁灸;身体发炎部位禁灸;脉搏每分钟超过 90次以上禁灸; 过饥、过饱、酒醉禁灸; 饭后一小时内不宜温灸; 女性经期时期禁灸; 过度疲劳不宜温灸。【注意事项】不要急于求成, 一次灸过多穴位, 灸过长时间。治疗某种疾病要严格按照治疗该病的要求去灸。日常养生灸, 每次可灸 2、3 个穴位, 一个穴位灸 10-20 分钟。时间上有 4 种选择: 可以隔天灸或灸 2 天停一天;每周灸 3-5 天;连续灸 10 天,停 1 周;切忌长期不停歇的一直灸,也不要想起来才灸一次。温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温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 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 ,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 在冬季要保暖, 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艾灸的上火现象, 很多人艾灸后会出现口干舌燥, 这也是艾灸的一种反应, 这种现象表明阴阳正在调整, 阳不胜阴, 这时要多喝白开水。此时患者会觉得喉咙异常干痛, 这是病邪(寒邪) 逐渐外发时的必然症状( 病邪被驱赶到哪里, 哪里就会出现西医所谓的炎症, 此时许多中医专家都会任认为灸过火了,会立即停止治疗,使得功亏一篑); 有很多人艾灸后身上出现很多红疹的现象,此时多以为是过敏了,其实,这些表现出来的症状, 都是真阳元气驱赶寒邪外出的表现。也是病邪在体表的反应。如果此时停灸, 病邪还会入里, 侵蚀脏腑。可以根据艾灸的穴位需要选用不同孔位的艾灸盒,极大地解放双手,提升艾灸的幸福感。 1. 大椎- 清热解表穴【定位】:位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功能】:解表清热、疏风散寒、息风止痉、安神益髓。【主治】: 扁桃体炎、咳嗽、气喘、热病、疟疾、咽炎、项强、肩背痛、腰脊强、小儿惊风、癫痫、精神病、血液病、中暑、霍乱、呕吐、黄疸、皮肤病及一切虚弱病症。【艾灸疗法】温和灸:用艾条距皮肤 3-5cm 处施灸,感到局部有温热感但无灼痛为宜。灸 20 分钟,局部皮肤潮红、身体感觉舒适为度。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2. 命门- 补肾壮阳穴【定位】:位于腰部,在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与神阙穴前后相对,取一绳子过脐水平绕腹一周,与后正中线交点即为命门穴。【功能】:对肾气不足、精力衰退者有固本培元的作用。【主治】:遗尿、泄泻、遗精、阳痿、早泄、赤白带下月、经不调、习惯性流产、汗不出、寒热疟、胃下垂、前列腺炎等。【艾灸疗法】温和灸:灸 10-15 分钟,以患者局部皮肤潮红、身体感觉舒适为度。隔姜灸: 生姜切片 - 厚, 用针扎数孔, 把姜片放在命门穴上。把艾炷放在姜片中心施灸,若有痛疼可提起姜片,反复进行。每次灸 3-5 壮,每日或隔日一次。 3. 中脘- 健脾益胃穴【定位】: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 4 寸处。【功能】:健脾益胃,培补后天。【主治】:食欲缺乏、腹胀、腹泻、腹痛、肠鸣、吞酸、呕吐、便秘、黄疸、目眩、耳鸣、座疮、精力不济、神经衰弱、恶心、烧心、嗳气、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胃痛等。【艾灸疗法】温和灸: 距皮肤 3-5cm 处施灸, 感到局部有温热感但无灼痛为宜。对知觉迟钝患者或小儿应把食指和中指放在穴位皮肤两侧感受温度, 以免灼伤皮肤。灸 10-15 分钟, 以患者局部皮肤潮红、身体感觉舒适为度。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4. 神阙- 补中益气穴【定位】:位于腹中部,脐中央。【功能】:固本培元、回阳救逆、补益脾胃、理气和肠。【主治】:腹痛、泄泻、脱肛、水肿、虚脱、昏厥、下痢、便秘、小便不利、失禁、淋证、不孕、身体虚弱等。【艾灸疗法】温和灸:艾条点燃后对准神阙,以皮肤感到温热舒适能耐受为
实用艾灸养生图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