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的预算管理摘要: 医院预算, 是国家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预算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应当引起医院决策者的高度重视。新出台的医改方案中,在关于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 30 个字“进一步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严格预算管理,加强财务监管和运行监督”的表述当中, 预算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中唯一提到的内容, 可见预算管理在新医改后医院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文章主要研究新会计制度下医院加强预算管理的方法和对策。关键词:新医院财务制度;新医院会计制度;成本控制一、新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财政部会同卫生部推出了医疗机构财务制度、会计制度。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将于 2011 年7月1日起在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执行, 2012 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执行。此次发布的医疗机构财务、会计、注册会计师审计等五项制度包括: 修订后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新制定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以及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印发的《医院财务报表审计指引》。除了年内启动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试点外,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报表审计指引也都将于 2011 年7月1日起全面执行。根据医改意见和实施方案关于公立医院改革的相关要求, 新修订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充分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特点, 强化了医院的收支管理和成本核算, 在医疗药品收支核算、医疗成本归集核算体系、会计科目和财务报告体系、医院财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等方面凸显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新制度的实施, 有利于推动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加强预算管理, 严格医疗机构财务管理,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强化预算约束和成本控制, 规范业务活动, 促使医疗机构运行机制不断完善; 有利于加强政府主管部门对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会计监管, 避免机构的盲目扩张, 从供给方加强医疗费用控制, 缓解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有利于发挥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作用, 提高医院财务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透明度, 推动医疗机构财务信息的阳光化; 有利于推动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体制、机制的综合改革进程。二、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的预算管理第一, 全面认识和理解医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纵观当前医疗行业的预算管理情况, 从整体上来看并不尽如人意, 大多数医院在编制年度预算时,只是财务部门按财政下发的预算编制要求, 仅仅只算准财政拨款的相关科目, 对其他科目则随意性比较大, 更谈不上科学预算, 使得预算流于形式, 起不到相应的作用, 也就失去了编制预算的意义, 再加上管理和宣传不到位, 没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监督和分析, 使得整个医院经济运行比较盲目, 不利于既定目标的完成。由于预算是医院年度财务收支计划, 所以医院管理层必须有一个整体的、科学的预算管理概念,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最终实现工作目标。第二, 成立预算管理机构, 是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科学的预算管理会打破医院现存的利益圈子, 对医院的传统观念、部门和个人的利益产生根本性冲击, 所以需要医院管理层在深刻认识医院全面预算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上下定决心,投入相当多的人力物力, 来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医院首先要建立一个预算管理委员会来组织全面预算的实施。这一组织由院长、财务处长以及各职能科室主任作为主要负责
论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的预算管理 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