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鉴赏之
第一页,共2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诗文,让学生初步了解意象。
2、引导学生借助对意象的理解读懂诗文, 尝试鉴赏诗歌。
第二页,共25页
意象:“意”就是意念,“象”就是物象。有一个想法(诗歌的主题思想)后,把所要表达的情感用物象呈现出来,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是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所谓“意象”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第三页,共25页
1、杨柳
据《三辅黄图·桥》记载 :“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到此桥,折柳赠别。”由于“柳”“留”二字谐音,故经常以柳暗喻离别,有惜别怀远之意
李贺《致酒行》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王昌龄《闺怨》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第四页,共25页
又由于“杨柳”多种于檐前屋后,故常作思念故乡感情的寄托。
如唐诗人许浑诗“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 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思念之情
又从杨柳自身柳絮飘忽不定的特点,又常被诗人当作遣愁的凭借
如“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第五页,共25页
2、月亮
①古诗中的月亮往往是思乡的代名词,是相思之情的载体。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杜诗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杜甫诗抒发了对故乡无限思念的情感
张九龄诗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张九龄诗抒发了对亲人无限思念相思之情
第六页,共25页
②明月还常常蕴涵诗人的悲愁
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边塞》)
抒发思想情感是?
抒发诗人悲壮雄浑 思乡之情
③月圆可喻亲朋相聚,事情结果圆满,月缺可喻亲朋分离,事情不如意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吕本中 (宋)《采桑子》
诗人是借月亮的圆缺两个特点来喻人事中的与亲人的分离多而团圆少。
第七页,共25页
3、花的意象
美丽、鲜艳、馥郁、可爱,常用来喻女子和青春时光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子之于归,宜室宜家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李白
花美而易谢,又喻青春难留,时光易逝,惹人伤感
常恐秋节至,焜黄花叶衰 ——汉乐府诗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
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红瘦”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
第八页,共25页
①、梅花: 迎寒早开,美丽脱俗
梅花常常是坚忍不拔高风亮节的人格写照,是身陷逆境却勇往直前为理想而拼搏的勇者,是趋绝于世清高隐逸不随波逐流的孤高智者。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和靖 (北宋)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南宋)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南宋)卢梅坡
此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通过诗人踏雪赏梅赋诗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超绝于世、清高逸致、旷达高雅的情趣。
第九页,共25页
诗人谢枋《武夷山中》: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作者借“梅花”寄托了怎样的情感?
以深山中梅花高洁超尘的形态,寄托了诗人自己不随俗浮沉的崇高品格之情。
飘似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刘克庄《落梅》(--一笔双写,不仅用“迁客”、“骚人”的迁谪放逐来比喻“落梅”,且用梅花的高洁品格来赞美“迁客”、“骚人”。
第十页,共25页
古典诗歌鉴赏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