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学叙,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导入新课。
她,构思巧妙,建筑精致,全国各地有名的园林都能在此看到影子,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她,被誉为“世界几大文明的有力象征”,是中国的“世界遗产”之一,园内的长廊还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之中。她,就是北京的颐和园。今天,我们一起来细细游赏这个美丽的大公园。
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读“颐”字。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提出自学要求,学生自学: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标出生字在文中的位置,理解词语意思并想办法记住生字。
(3)在文中标出作者描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色。
(4)有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多读几遍课文,联系上下文,争取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它弄懂。
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3.小组合作学习。
(1)议议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2)认真读每个自然段,想想作者抓住了每个景点的什么特点来向大家介绍?
(3)议议自学中不理解的地方。
4.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师:作者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长廊——万寿山脚下——佛香阁前——昆明湖)你怎么知道的?
师小结:文中四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都写出要游览的地方,因此这篇课文是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
1.游览了颐和园,你觉得颐和园给你留下的总的印象是怎样的?(大、美)
课文哪一部分很明确地为我们指出来?(引导学生找出第一、六自然段)
2.这是什么写法?(首尾照应)
3.指导朗读。看到这么大和美的颐和园,你的心情怎样?(惊喜、喜爱)我们就带着这种心情来朗读这两段吧!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颐和园的大、美,也从中体会到了作者心中的喜爱。那你喜欢颐和园那一处景色的景色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作业。
巩固要认的字,练习要写的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按游
18颐和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