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教研成果总结报告.pdf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以高职电子类专业为例”
教研成果总结报告
一、成果简介
此成果是高职电子类专业创新教育与双创教育研究课题的结晶。
该研究课题持续进行了 19 年,主要研究高职创新教育的必要性、可
行性及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融合的问题, 从理论研究到路径探索, 再
到实施方案的制定及推广应用。
本项目的研究历程及各阶段主要成果:
1. 第一阶段: 2000 年 3 月至 2004 年 6 月
本成果是 2000 年 3 月至 2004 年 6 月“高职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
践”成果的延续研究, 此期间的研究经获得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
术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
第一阶段取得的主要成果:
⑴ 研究高职创新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了继承与模仿是
创新的基础的重要论断,把高职学生的创新活动界定为应用型创新,
并制定了初步的实施方案,利用课外教学活动进行了实践
⑵ 创造性开设了“创新制作”课程,一直延续至今。
⑶ 学生在大赛中取得了 10 多项荣誉,学生在“挑战杯”比赛中
获 4 项一等奖,获“发明杯”金奖,学生廖正东研究的“微型无线频
率计”为国内首创,被市场认可;林日凯研究的“远距离红外体温测
量仪”在非典时期成为明星产品,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2. 第二阶段: 2004 年 6 月至 2012 年 6 月
⑴ 主要研究高职创新教育的路径问题,以“创新制作”课程实
施推进创新教育向专业课程延伸, 并基于社团将创新教育与产品模仿、
制作及各类专业比赛结合起来, 形成了第二课堂的电子创新人才培养
模式,在国内同类院校中产生了深远影响。
⑵ 取得的成果主要包括: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 7
项,并捧得最高奖 “瑞萨杯”,孕育了一批创客项目及 10 余项创业项

3. 第三阶段: 2012 年 6 月至 2017 年 3 月
主要研究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及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融合
的问题,这契合了国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召,课题提升到
更高层面, 意义更加重大。 这一阶段主要研究了在专业教学中植入双
创教育的问题, 从专业课程双循环教学法、 核心实力贯穿教学法到基
于真实产品和热点应用的案例教学法, 从案例设计到过程实施, 从入
学的专业概论课程到基础课、 专业课,将人才培养方案与双创教育紧
密结合起来, 形成了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的培养模式, 并在实践
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主要研究的理论问题
(一)高职创新教育的涵义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理论原则, 培养人们的创造素
质,提高创造能力,使其成为创新人才的实践活动过程。所谓人的创
造能力,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概念。 它应该是指人的一种综合能力,
或者说是指人所具有的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自身主观世界的综合力
量。具体来讲,人的创造力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
( 1)心理创造能力。心理能力是支配人的一切行为的内在原动
力。人的创新活动的展开必须具备相应的创造性心理基础, 诸如创造
性心理动机、 创造性兴趣、 创造性情感和创造性意志等内在的心理倾
向力。
( 2)思维创造能力。任何人的行为过程都是受一定的思维指导
而进行的。 思维是人的一切实践行为发生的前提, 人的创新实践也不
例外。没有思维的创新,就无法实现行动上的创新。因此,思维创新
是人的创新活动的核心。它在人的综合创造力中占据重要地位。
( 3)行为操作的创造力。人的创新活动最

教研成果总结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阳仔仔
  • 文件大小593 KB
  • 时间2021-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