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制度
第一节 信用及其本质特征
第二节 信用结构与信用机制
第三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第四节 信用制度与信用体系
第一节 信用及其本质特征
• 一、信用的概念
• 二、信用与诚信、信誉
• 三、信用的本质与特征
一、信用的概念
• 狭义的信用是指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以还本付息为条
件的单方面价值转移
• 广义的信誉是指经济主体之间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心
理承诺与约期实践相结合的意志和能力
• 两个要点:
• 信用活动双方所形成的是债券债务关系,信用与债权
债务同时发生
• 建立以债权人对债务人的信任为基础
二、信用与诚信、信誉
• 诚信
• 信誉
• 信用
三、信用的本质与特征
• (一)本质
• 一种有条件的借贷,
• 以信任为基础建立的信用是一种典型的
债权债务关系。
信用的经济学定义
所谓信用,是指以偿本付息
为前提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 前期授予
让渡或转移。
信用具有以下本质特征:
信用不是一般的借贷行
为,而是有条件的借贷行
为,即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 A B
先决条件。
以相互信为基础的债权债
务关系 授予价值 偿还价值
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
式。它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
值单方面的转移或运动。 后期偿还
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
(二)信用的特征
• 契约性
• 偿还性
• 财产性
• 风险性和利益性
第二节 信用结构与信用机制
• 一、信用结构
• 二、信用机制
一、信用结构
• 信用主体
• 信用客体
• 信用条件
• 信用载体
• 信用内容
• 信用方式
• 信用类型
信用的构成要素
1. 信用的主体
即经济活动中的赤字部门和盈余部门,它们具体包括企业、机构、政府、个人以
及在信用活动中起媒介作用的金融中介,包括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2. 信用关系
即信用主体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进行资金和实物的融通形成的债权和债务关
系。提供信用者为债权方,接受信用者为债务方。
3. 信用条件
主要指期限和利率。期限是信用关系开始到其终结的时间。利息是债权人因让渡
实物和货币使用权所得到的报酬。
4. 信用客体
即信用关系的对象。它可以是实物形式,主要表现为商业信用;也可以是货币形
式,主要表现为银行信用。
5. 信用载体
即信用工具,它是载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合法凭证。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制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