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系列 文档编号:YL-SY-72927
: .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1阅读理解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一)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 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 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 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 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 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对象+特性
2、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 +对象+特性
3、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 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
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 就可以了。
(四)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 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 , 与事实不符。
(五) 一句话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 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致
(2) 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 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阅读理解诗歌鉴赏答题公式
1、 人物形象答题公式
(1)塑造了一位什么样的(身份)形象。⑵分析内容。(3)体现了作者怎 样的情感。
2、 意象类答题公式
(1)指出有哪些意象以及意象的特点 ⑵析:结合诗句分析意象特点(如 有艺术手法要指出),再现画面(3)解:领会意象(意境)背后后意蕴(表 达诗人什么情感)。
3、景象类答题公式 (1)选取了哪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画面。(2)这幅画面是怎样组合 而成的?可从色彩、动静、上下左右远近高低等角度分析。(3)概括作 者在诗中流露的思想情感。
2阅读基本题型及解答思路题型1: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现力
A. 语句的含义题: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 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
B. 语句的作用题:要回答该句子在文章结构与内容主题两个方面起的 作用。
1文首句:⑴照应标题(开篇点题);⑵渲染气氛(定下情感基调);⑶埋下 伏笔
⑷设置悬念:⑸为下文(中心)作辅垫;⑹总领下文;
2文中句:⑴前后照应,⑵承上启下(过渡);⑶总结上文;开启下文⑷ 为下文作辅垫
3文末句:⑴总照应开头或标题,结构紧密;⑵卒章显志,揭示中心; ⑶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题型2:整理文章思路并归纳文章的内容
本题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和写了什么: 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 是从哪些角度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