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2)
一、教学目标
1.利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进一步提高学生用函数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和认识反比例函数这一数学模型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利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写出函数解析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引言与目标展示:
(二)自学展示:
1、自学教材: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1、对书中两个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巩固反比例函数的有关知识,应用数学的意识。
2、有一次函数的知识,又有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能进一步深化对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作用。
2、组内交流:
(三)研讨交流;
1.小明家新买了几桶墙面漆,准备重新粉刷墙壁,请问如何打开这些未开封的墙面漆桶呢?其原理是什么?
2.台灯的亮度、电风扇的转速都可以调节,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四) 应用创新;
例3.见教材第58页
分析:题中已知阻力与阻力臂不变,即阻力与阻力臂的积为定值,由“杠杆定律”知变量动力与动力臂成反比关系,写出函数关系式,得到函数动力F是自变量动力臂的反比例函数,当=,代入解析式中求F的值;(2)问要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越大F越小,先求出当F=200时,其相应的值的大小,从而得出结果。
例4.见教材第59页
分析:根据物理公式PR=U2,当电压U一定时,输出功率P是电阻R的反比例函数,则,(2)问中是已知自变量R的取值范围,即110≤R≤220,求函数P的取值范围,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电阻越大则功率越小,
得220≤P≤440
(五)训练达标:
1、巩固训练:
1.某厂现有800吨煤,这些煤能烧的天数y与平均每天烧的吨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是( )
(A)(x>0) (B)(x≥0)
(C)y=300x(x≥0) (D)y=300x(x>0)
2.已知甲、乙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5)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