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清明上河图》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结合课文理解“阡陌、风俗世情、参差、茶肆、车水马龙、鳞次栉比、摩肩接踵、戛然而止、鸟瞰、惟妙惟肖、市井”等词语。
2.理解重点句。
(1)百家艺技向春售,千里农商喧日昼。
(2)这充分表现了画家概括生活,提炼素材的非凡才能和绘画技艺的高超。
3.了解《清明上河图》的特点。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2.培养学生理解、综合概括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品味《清明上河图》所表现出来的风俗世情之美。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情朗读,感受《清明上河图》所表现出来的美。
(二)学生学法
通过自学课文,小组讨论交流理解重点难点,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了解清明上河图的特点,体会图画表现出来的美。
2.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地位。
(二)难点
1.了解图画对北宋风俗世情的表现。
2.对重点句“百家艺技向春售,千里农商喧日昼”的理解。
(三)解决办法
通过学生自读自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感情朗读解决重难点。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启发学生想象图画的美。
2.引导学生学文,讨论交流,相机指导。
(二)学生活动设计
1.通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理解重点问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展开想象。
3.学生质疑问难。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
六、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我国的古代文化光辉灿烂,在浩瀚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灿的明珠。欣赏长卷(多媒体播放)(板书课题)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跟随作者来领略《清明上河图》所表现出来的绮丽风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字多媒体,指读。
汴梁、萌动、阡陌纵横、古柳参差、吆喝、握篙盘索、鳞次栉比、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戛然而止、鸟瞰、惟妙惟肖
2.指读课文思考:课文都描绘了哪些地方的景象?(正音)
(板书:市郊、田野、汴河、两岸、街市)
3.学生质疑。(师生梳理问题。有些问题可当场解决。如:“宅第”、“市招”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导语: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欣赏长卷(多媒体播放)这幅图到底画了些什么?有些什么特点?《清明上河图》这篇课文作了具体的介绍。课文文笔优美,描写生动,大家一定会喜欢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借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物——画,通过老师的导引入课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老师的引疑,学生对课文有了想法,就会有探究的欲望。)
二 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老师要求学生根据“阅读提示”,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找到问题答案,然后小组交流。问题
清明上河图教学设计与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