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经济发展背景
政治混乱——黄巾起义(公元220年)结束了汉的统一,整个中原大地进入了割据、分裂的局面,直到南北朝结束(公元589年)。
经济萧条——从三国至南北朝的近400年间内城市发展缓慢,手工业、商业萧条,当时由于战争、分裂和地方割据,农民失去土地,粮食减产,当时的经济文化处于困难时期由于中原的割据与混乱,
文化上大融合促进少数民族城市建设——北方的少数民族和中原纷纷南迁,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大迁移和大融合,在少数民族地区也学习汉民族在城市建设和宫室建筑的制度与经验,在一些偏远地区修建了大的城市。
经济中心有中原向江南地区偏移——由于这一时期汉民族的大量南迁至长江流域,使原来较为落后的经济得到发展,加上南方这些地区本身自然条件优越,因此迅速成长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
宗教文化的影响——在西汉佛教传入中国;在城市建设中佛教建筑、寺院成为城内重要的建筑群,直接影响到城市建设。
第1页/共26页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八点 四十二分。
二、曹魏邺城
曹魏邺城是东汉晚年汉相曹操所营造的魏王城。就汉代政治体系而言,此城的政治等级应属于诸侯王的封国国都城。位于今河北省临漳县附近,漳河沿岸。
第2页/共26页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八点 四十二分。
据《水经注》记载:邺城的规模为,“东西七里,南北五里” 规模次于当时帝都雒阳城。这种差别体现了诸侯王城与帝都规模的礼制等级差别,是合乎营国制度都邑建设体制及礼制营建制度的传统精神。
1曹魏邺城的历史背景
1500 M
2400 M
第3页/共26页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八点 四十二分。
,南边三门,北边两门。南北分区,中轴对称。
2城市总体布局
第4页/共26页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八点 四十二分。
禁苑区——为宫廷园苑,设三台冰井台,老虎台、铜雀台,设有武器库和马厮,具有一定的军事防御性质。
禁宫区——由宫城和宫殿官署区两部分构成。宫城以文昌殿为核心,官署区按前朝后寝制度布局。
邸府区——达官贵人和曹魏集团成员们的居住区。
北部为政治活动区
南部为经济活动区
禁苑区
禁宫区
邸府区
第5页/共26页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八点 四十二分。
:采用传统的经纬涂制,东西一条干道通(迎春门—金明门),南北向有三条干道。
第6页/共26页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八点 四十二分。
:城中的水系是在城西北引漳河水,由三台下流铜雀苑及宫殿区,分流一部分至坊里区,由东门附近流出城外。园林也很多,除铜雀苑外,城西有文武苑,北城外有芳林苑,其东有灵芝苑等。
第7页/共26页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八点 四十二分。
:正中宫城部分,入宫门为一封闭形广场、经过端门至大殿前广宽的庭院,大殿在正中,举行大典时用,殿前左右有钟楼及鼓楼。东部的宫殿官署区布局也很严整,进入司马门,干道两边为各种官府衙门,形成重重院落,后半部为后宫为曹操居住之用,是按照“前朝后寝”的制度规划的。
第8页/共26页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八点 四十二分。
。
第9页/共26页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八点 四十二分。
继承了古代的城与廓、宫城与外城的区分,功能分区明确
首次将中轴线对称布局的方式由宫城建筑群扩展到整个城市,这种手法是中国古代城市城市规划布局艺术性的重要开端,对以后城市建设有重要的影响;
宫殿部分建筑严整,前为朝廷,后为起居用房,城内的园囿与防御功能结合;
里坊划分统一,比秦汉时期更完善。
集中设市,独立于手工业作坊。
3城市特点
郭
城
第10页/共26页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八点 四十二分。
曹魏邺城三学习课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