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
白藜芦醇
第2页/共15页
第1页/共15页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三点 五分。
Page 2
白藜芦醇
什么是白藜芦醇,哪里能找到白藜芦醇?
第3页/共15页
第2页/共15页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三点 五分。
Page 3
什么是白藜芦醇,哪里能找到白藜芦醇?
花生 (<<%)
桑葚
虎杖 (<%)
葡萄和葡萄酒 (<%)
2
第4页/共15页
第3页/共15页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三点 五分。
Page 4
Page
紫外线诱导信号传递
a-MSH信号传递
基因表达
黑色素生成
黑素体转移
黑素细胞
表皮基底细胞层的一部分
形成能够接触临近角质形成细胞的手指状长突起
分泌酶(如酪氨酸酶)和酪氨酸
黑素体
是一种含有黑色素的细胞器(细胞内的特殊亚基)
将酪氨酸转化为真黑素(褐色-黑色)和优黑素(黄红色)
向上移动到树突,并被角质形成细胞吸收
第5页/共15页
第4页/共15页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三点 五分。
Page 5
色斑形成过程
紫外线、食物、压力等刺激
激活
酪氨酸酶
酪氨酸
(无色)
多巴
多巴醌
氧化、多聚化
与中间产物结合
黑色素
转移到肌肤表面
斑点
形成永久性色斑
黑色素和老废角质一起脱落
不正常代谢
正常代谢
白藜芦醇
第6页/共15页
第5页/共15页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三点 五分。
Page 6
建立体外培养B16黑色素细胞模型,研究白藜芦醇对细胞内酪氨酸酶的作用以及其对细胞增殖率和细胞黑色素生成的影响,并与常用的美白化合物熊果苷和乙基维C进行比较。
第7页/共15页
第6页/共15页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三点 五分。
Page 7
实验设计
1、小鼠B16黑色素细胞培养
2、细胞增殖率的测定
3、乳酸脱氢酶(LDH)测试
4、细胞内酪氨酸酶活力测定
5、细胞内黑色素含量测定
第8页/共15页
第7页/共15页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三点 五分。
Page 8
结果与讨论
图1表明,白藜芦醇在高浓度(50 ug/mL)时对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细胞毒性要高于熊果苷和乙基Vc,但随着浓度的降低,白藜芦醇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大大降低。
第9页/共15页
第8页/共15页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三点 五分。
Page 9
如图2所示,在0.5ug/mL浓度下,各药品对细胞的生长都没有明显影响。
第10页/共15页
第9页/共15页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三点 五分。
Page 10
图3结果表明,与熊果苷和乙基Vc相比较,白藜芦醇对B16细胞内的酪氨酸酶具有更好的抑制作用。白藜芦醇在0.5 ug/mL的浓度下,其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即与熊果苷在50 ug/mL浓度下的抑制作用相当。
第11页/共15页
第10页/共15页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三点 五分。
白藜芦醇美容祛斑学习课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