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才能实现富民强国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党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反复重申这条政治道路的重要意义很有必要,非常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它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出发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我们党牢牢抓住历史机遇,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根本政治保证。
纵观中国发展的历史,近代无数仁人志士在追求民主的道路上做过许多尝试,但最终都因不符合中国国情、不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没有获得成功。事实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人民赢得了国家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国才真正实现了从延续数千年的专制政治向民主政治的历史性跨越。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党始终坚持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一项重要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初期,党就明确提出要推行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全面推进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在内的伟大变革。政治体制改革是政治主体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对政治体系、政治结构、政治机制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变革,以调整政治关系,优化政治制度。政治体制与政治制度是层次不同的两个概念。政治体制改革对自身来说,是一场革命;对政治制度来说,是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改革政治体制目的是为了兴利除弊,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势而不是丢掉这些优势;是为了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康发展,而不是追随西方政治模式。如果把西方政治制度当作普遍适用的模式加以照搬,放弃我们来之不易并行之有效的政治制度,其结果必然动摇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根基,动摇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危及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政治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始终不渝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从30多年的改革实践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探索出的,既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只有坚持这条道路,政治体制改革才会有正确的方向,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才会有可靠的保障;只有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抢抓机遇,谋求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才能够实现。何东汀
财政部称十二五期间加大对高收入者调节力度
财政部网站昨天发布消息,“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届时将相应调减营业税等税收,逐步消除重复征税,并将开征环境保护税、加大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力度。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称,根据“十二五”时期我国要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将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进一步优化税制结构,公平税收负担,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十二五”时期首先要强化税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在实施和完善消费型增值税的基础上,结合增值税立法,稳步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相应调减营业税等税收,从制度上解决货物与劳务税收政策不统一问题,逐步消除重复征税,促进服务业发展。要开征环境保护税,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其次,要充分发挥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实施个人所得税改革,加大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力度。完善消费税制度,进一步发挥其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继续推进费改税,研究推进房地产税改革,完善财产税制度。
另一方面,我国要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在统一税政的前提下,赋予省级政府适当税政管理权限,培育地方支柱税源。力争在“十二五”前三年基本建立起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十二五”后期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营业税
《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为营业税的纳税人,应按照所取得的营业额缴纳营业税。目前,运输、建筑等行业营业税税率为3%,服务业、金融保险和销售不动产营业税税率为5%,娱乐业营业税税率为5%-20%。营业额未达到起征点的,免征营业税。
专家解读十二五规划:文化产业上升为支柱
刚刚面世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次以罕见大篇幅着力论述文化规划。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这本身就表明了一种官方态度。
《建议》指,“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这与文化部部长蔡武此前对官方媒体的表述一致,在他看来,过去五年中国文化领域发生的最深刻变化就是形成了新的文化发展理念,初步找到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科学之路:把文化区分为
资料 “十二五”要点解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