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1页(共10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唯物论(3个核心、2大原理)
3个核心:物质、实践、意识
2大原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
2个核心:联系、发展
3大规律:质变量变规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规律
4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
三、认识论(2个核心、3大规律)
2个核心:认识、真理
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规律、真理发展规律
四、历史观(2个核心、2大规律)
2个核心:社会、人
2大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规律
------------------------------------------------------------------------------------------------------------------------------------------------------------
一、唯物论(3个核心、2大原理)
3个核心:物质、实践、意识
物质
物质是指不依赖人们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时间、空间。
1、物质与运动
①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根本属性)。
思维的变化是物质运动的产物和变化。思维、意识的运动同物质运动形式具有同一性。
②物质和运动密不可分。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③运动和物质本身一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
2、运动和静止
①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②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和意义:
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绝对的,静止是局部的、暂时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
静止的运动的特殊状态。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任何事情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物质运动形式是多样性的。
3、物质运动和时间、空间
①时空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②时空既是绝对的(相对整个物质世界),又是相对的(相对具体事物)。
③时空既是无限的(相对整个物质世界),又是有限的(相对具体事物)。
实践
1、(本质)实践是人能动的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2、基本特征:
a、(现实客观性:物质性) b、(自觉能动性:目的性) c、(社会历史性:社会制约性)
3、基本形式:生产实践、科学实验、社会关系的实践。(生产实践: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4、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①主体:从事实践活动的人(社会结构:个人、集团、社会、人类)
客体:主体活动对象的总和。(形式:自然、社会、精神。)
中介:把主体和客体联系起来的工具、手段及其程序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3页(共10页)
②主体和客体:目的和手段、创造者和被创造者、能动者和受动者。实践中,客体限制主体,主体超越限制。
③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
意识
1、(起源)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意识是社会的产物。(“狼孩”没有意识证明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2、(本质)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马克思主义哲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