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央红军证明书》诞生记.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央红军证明书》诞生记
红军长征在重庆的历史是极其短暂的,只有短短的两次军事行动。
一是为了保卫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红一军团进驻綦江县羊角乡,扼守川黔交界的酒店垭关隘,监视川军和贵州盐防军的行动;
二是遵义会议后,同年1月21日,红一军团8000余人从贵州松坎出发,到达綦江县石壕镇。红二军团也于同日到达石壕。红军在石壕驻扎两天后,经黎园坝向赤水进军。
最近几年,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对全市红军史料进行了大规模的收集整理,编成了100万字的《红军在重庆史料选编》(上下册)和《红军在重庆画册》,其中也没有红军长征经过重庆留下的文献资料。
20________年,一份《中央红军证明书》(以下简称《证明书》)的公诸于世,改变了这一状况。
命名为“中央红军证明书”
早在20________5年,有人在重庆市江津区唐安华家发现了一件红军留下来的文物。它由80多年前的红军战士用毛笔沾着松烟,在粗糙的皮纸上书写而成。这篇文字记载了7位红军战士在江津四面山养伤的经过。后来,经过多位专家的科学鉴定,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于20________5年8月入藏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在经历了发现初期的一阵热闹之后,这件珍贵文物又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并不被很多人知道。那时,我在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和市委党史研究室工作,因而始终关注着这件事情,并展开研究。20________年,我接受记者采访,讲述了对这件文物的研究心得。其后,这篇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此之前,包括文物部门都把这件文物定名为“土城战役红军手迹”。我之所以将其定名为“中央红军证明书”,主要基于3个方面:
一是此件开宗明义即写道:“在飞鸽九凤山七名红军养伤治疗经过留给唐树田家人保存,组织查证。”在末尾又有“此文字依据,留给唐老人保存,组织查证”的文字。也就是说,这段文字记述的是1935年1月至4月,7位红军战士、两位红军将领与江津洪海百姓共度的一段经历。有立此存照的意思,说明了这篇文字的“证明”性质。
二是据唐树田的儿子唐安华回忆,“当时(1935年)我只有8岁,但有些事还是记忆犹新”。“伤员走时给我父亲送来了一个本子,我亲耳听到那个人对我父亲说:‘你要好好保存,若以后共产党得了天下再拿出来,不然会被杀头的,你若等不到就交给你儿子保存’”。这是此件“证明”性质的又一证据。

三是这件文物封面上署名为“红一方面军土城战役伤员党小组,组长廖永江”,文中标明书写时间是1935年4月5日,其创作主体是红一方面军的7位战士,廖永江是执笔者。当时红一方面军的正式称呼为“中央红军”,故我用“中央红军”冠在“证明书”的前面。
土城战役的佐证
《证明书》一共5页,约900字。从文字记录中发现,它是长征途中土城战役的佐证,而且是在重庆境内发现的有关土城战役的惟一原始资料。《证明书》记载,“一月二十七日土城战役激战一天一夜,我方伤亡严重,上级决定大部队立即转移。上级指示伤员分头转到后方”。
土城战役是在遵义会议召开10天后,由毛泽东亲自指挥的第一个战役,是中央红军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点。当时红军行进至桐梓,发现四川军阀刘湘的“模范师”——郭勋祺部已渡过长江,从綦江方向南下阻击
红军,防止其北渡长江,进入

《中央红军证明书》诞生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onderB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1-11-0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