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哥说:什么样的人改变意愿最强? 今天公司管理例行检查,我抽检了软实力教育研究院市场部、教学部、教务部三个部门。其中,教务部的寒假班名单里的一个学员引起了我的兴趣。这个学员我认识,中南大学大四的学生,工作签约在华为,月薪是令人羡慕的九千,前几天参加过软实力国庆班的课程。但引起我兴趣的不是这些,而是他主动找到教务部,又报了一个寒假研二的班,要提高领导力、组织管理能力等软实力,而且是一次性交清学费的。“中南、大四、华为、月薪九千、上了一个班、又主动上一个班、一次性交齐”,这些字眼开始让我来研究这种改变现象,因为这些字眼透露出一个学生强烈的改变愿望和想要变得优秀的愿望。我分析了一下: 1、因为他大四了,要走上社会了,所以他更加清楚社会需要什么实际的能力,也更加明白自己缺什么、要补什么。这叫自知。 2、因为他去的华为公司,中国最好的公司之一,那里肯定高手如云、新进的员工也肯定是千挑万选的高手。所以跟高手过招之前,有必要系统全面地提升一次自己的思维、沟通、表达、领导力、组织管理等软实力,以便通过试用期, 更进一步谋求发展。这叫竞争。 3、因为他本身就比较优秀,所以他才可能去得了华为公司。而亚里士多德说,优秀是一种习惯。即,优秀的人会把优秀当成和保持成为一种习惯,即追求优秀是优秀者的本能。所以,即便他已经很优秀,但他要继续在大四这段课程较少的空挡,持续提高软实力。这叫优秀是一种习惯。……这让我又想起了一个软实力今年暑假班的学生学海,南昌的一个研三毕业的学生。他毕业之后,不是急着去找工作,而是从七月到九月,三个月待在软实力, 系统学习软实力所有课程,从性格、沟通、演讲、情商,到深度思维、商业思维、领导力、影响力等课程。这个学生,暑假软实力上千学员都见过。如果说,上面这位中南学生是因为优秀而来学习软实力,那这位南昌的同学就是因为极度缺乏软实力而来学习软实力。他的情况是这样的:大学四年、研究生三年,每天六点半起床,无一例外; 每个周末必在图书馆看书,无一例外;跟同学们讲话、搞活动,觉得是浪费时间。就这样,到了研三毕业,他突然发现自己不太会跟人打交道、没有活力、未来也很迷茫。今天,刚好收到他给我的临别留言(原话):谢谢六哥,软实力让我学会爱生活,这对一个在大学几乎没有一个周末是玩的,成天在书中、自闭度过的人来说是不可思议。虽然现在跟大伙玩的时候依然可能有些迟钝,但努力的方向是明确的。我最深的感悟是造化弄人:在我研三的时候才碰上软实力,不然我不会有那么黑暗的大学,读研改变也不了我的困难;没有正确指导的人生是可怕的,那个大学将一切娱乐都当做浪费时间的人,却在毕业花三个月的时间学习如何让自己快乐起来。我在大三最痛苦的那年,曾有过办类似软实力教育的想法,因为我知道我的问题很大程度是农村孩子先天不足造成的,除我之外肯定有很多人在重复我犯过的错误,所以我坚信软实力能帮助更多人,能越做越大。看了这段话,我很感动,感动的是他开始学会变得快乐、变得开始热爱生活。同时,我也很难过,因为我看到他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来改变自己僵硬的表情、跳起来不太协调的四肢。他要表达的话,正是我已经在《异类》里表达的话:我创办软实力教育的初衷,是因为还有很多人在迷茫着我当年的迷茫、自卑着我当年的自卑、贫困着我当年的贫困。……当然,这篇文章,不是来介绍这两位同学的。这篇文章在探讨一个问题,
六哥说:什么样的人改变意愿最强?.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