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宝塔片区五年级语文教学案
2
孩子,这是人类纯洁而天真的花朵——柔石
4 古诗两首
主备学校:宝塔路小学 审核 :宝塔路片区六语教研组
课型:阅读 授课时间:两课时
学校 班级 姓名
【教材分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朝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这是杜甫生平的第一快诗。这首诗是学生学习古文化的好教材,这首诗显著的特点是通俗易懂,没有华丽的词藻,难懂的典故。读了这首诗,我们可以想象作者当时对着妻儿侃侃讲述捷报,手舞足蹈,惊喜欲狂的神态,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示儿》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学习目标】
,正确书写。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理解古诗内容,感悟意境。在品词析句中感受古诗词的艺术魅力,提高欣赏水平。
【学习重难点】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2、理解诗意,体会诗情、品词析句,提高对古诗的欣赏水平。
【资料链接】
搜集相关的背景资料:
1、“安史之乱”是我国历史一次重要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乱”系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
唐玄宗改元天宝后,政治愈加腐败。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发动兵变,翌年就攻入都城长安,安氏称帝。唐玄宗逃入四川,到了马嵬坡途中六军不发,有将领请杀杨国忠与杨贵妃,后兵分二路,玄宗入蜀,太子李亨在灵武自行登基,是为唐肃宗,后世史家认为“马嵬之变”是一场“有计划的兵变”。郭子仪被封为朔方节度使(灵武,在今宁夏灵武西),奉诏讨伐,次年郭子仪上表推荐李光弼担任河东节度使,联合李光弼分兵进军河北,会师常山(河北正定),击败史思明,收复河北一带。及后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在唐军的收复下,另一叛将史思明投降。758年,由于朝廷一项暗杀史思明的计划外泄,史思明发动兵变,杀安庆绪并称“大燕皇帝”。至761年,史思明被其儿子史朝义所杀。翌年,唐代宗继位,并从叛军中收复洛阳。最后史朝义被安怀先逼迫自杀,八年的安史之乱结束。唐朝进入藩镇割据的局面。
2、《示儿》背景:陆游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在十二世纪初,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国。在陆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国占领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第三年把徽、钦二帝掳去,北宋亡国。而当钦宗之弟赵构逃到南方,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政权之后,不但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汉奸秦桧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还无耻到向金国皇帝自称臣子,并答应每年献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跟金人划
4古诗两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