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三江湿地 2011 年,是《湿地公约》签署 40 周年。 2月2 日,即将迎来第 15个“世界湿地日”。世界各国都在以各种方式唤起人们对湿地这一具有强大生态功能的生态系统的关注和保护。世界上的一些湿地大国已制定了专门的“湿地”法规和专门的湿地保护政策,例如韩国、美国、瑞士等。中国必须要谨慎对待“地球之肾”, 否则湿地将成为一系列生态问题的导火索。湿地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 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 6%, 却为地球上 20% 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 湿地也给人类和陆地上的其他动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质能源;联合国环境署 2002 年的权威研究数据显示, 1 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 万美元, 是热带雨林的 7倍, 是农田生态系统的 160 倍。而最新的湿地现状调查显示,中国湿地破坏严重,已经面临绝境。现在的三江湿地作为敦煌的最后一道绿色屏障,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 66 万公顷的区域中目前仅存 万公顷湿地,且因水资源匮乏还在逐年萎缩,就在另一边,库木塔格沙漠正以每年 4 米的速度向这块湿地逼近; 位于甘肃省甘南州玛曲县的高寒沼泽湿地, 是黄河的天然蓄水池, 目前玛曲县沙化面积已达 80 万亩, 并以每年 % 的速度递增, 黄河沿岸已形成 220 公里的沙化带。从上世纪 50 年代以来, 全国湿地开垦面积达 1000 万公顷,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江淮平原、成都平原, 大量的水稻田变成了城市、高速公路; 东北大量的湿地被开垦, 变成了耕地。湿地破坏的主要直接原因是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垦、引水、富营养化、污染、过度捕捞、过度利用以及外来物种的引入, 主要间接原因是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加快。这并非问题的全部,更为根本性的原因当是,湿地保护缺乏立法和制度上的保障。民造田耕地:仅浙江 4 年就造田 57 万亩早在 2005 年,佳木斯市审计局在进行林业专项资金审计时发现非法开垦湿地 4047 公顷。以浙江为例,根据《浙江省滩涂围垦管理条例》,滩涂的宜农宜建开发被明确鼓励。在 2010 年初浙江省围垦工作会议上, 当地官方这样总结:“围垦的贡献在浙江是可歌可泣的。仅‘十一五’以来的 4 年,我省就圈围了 47 万亩……”事实上福建、江苏等都有这样的规定。有时甚至规定开垦一亩滩涂给予高达 6000 元的补助。很多地方直接把海边的小山或者高地炸平, 然后将土石填到前面向海洋过渡的滩涂湿地上, 导致漫长的海岸线上很多宽阔的滩涂湿地永久性地消失。渔民过度捕捞渔:灭绝性捕捞加速滩涂生态退化国家林业局的调查表明我国 323 处受监测的重要湿地中 % 的湖泊、 % 的海岸湿地和 % 的沼泽受到过度捕捞的威胁。很多内陆湖泊型湿地都分块承包给了周围的农民,但是很多承包人在捕捞时大鱼小鱼一律都不放过, 因为大量的小鱼小虾都被用做养貂、养貉的饲料。现在很多渔民的船越造越大渔网越来越密, 将海岸滩涂相连的很多近海鱼虾都打得干干净净,因此这种破坏性的捕捞几乎是给它们带来了灭顶之灾。养殖污染破坏:养海参用抗生素毒害其他海生物由于沿海淡水严重缺乏, 滩涂改造成耕地成本高且效益低, 滩涂成为人工养殖海参的最佳场所。由于国内海参需求旺盛, 在渤海湾和黄海中国海岸线北部大量养殖海参。有数据显示 2010 年
中国湿地现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