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态度决定谣言出路
“上海收治埃博拉病毒携带者”“出疆人员要办无违法犯罪证明”“北京通州出现地震云”……类似内容,或是捕风捉影,或是来源不明,或是有违常识,然而却总能在微信群、朋友圈中广为流传,这值得我们深思。
很多谣言,都是植根于人性的弱点。有网友曾总结“科学类”谣言流布的要素:内容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把真常识和假信息一锅烩,标题中还要带上“警惕”“一定要看”“转给你的家人”等等“刺激”的语汇。其实,那些政治谣言、社会谣言,也往往采用同样伎俩。正因其半真半假、危言耸听,所以一些人在难辨真假的情况下,抱着“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心态分享转发,无意中成了谣言的传播者。
这些谣言的编造者,或为博取点击量,或为插入软广告,甚至就是为了扰乱社会秩序,都有着强力的利益驱动,往往无所不用其极。近日,国信办发布的“微信十条”,就是要清理打击这类谣言。不过,微信群、朋友圈有着自媒体属性,强力监管之外,更需每个使用者自觉抵制,才能进一步挤出谣言,共同维护这一公共空间的纯净。
的确,朋友圈的分享、微信群的转发,肯定不同于锁进抽屉的日记。试想,在微信群转发一条,可能有几十上百人看到;在朋友圈分享一例,可能引起成百上千人注意。虽然曾被视为“熟人传播”,但按照“任意两人所隔不超过5人”
的六度理论,你一个漫不经心的转发,很可能如蝴蝶扇动翅膀般造成一场风暴。当你手上有了个“小喇叭”,说什么、转什么,就已经不再是一个个人兴趣爱好的问题了。
鲁迅曾在《谣言世家》中,将谣言比喻成“杀人不见血的武器”,“一面害人,一面也害己,弄得彼此懵懵懂懂”。微信里的谣言,也是如此。“寻找熊猫血”后留的号码,是吸费的电话;“超市小票可致癌”的荒诞说法,也难免让一些人拼命洗手。难怪有人把这样的谣言,比作微信中的“暗黑势力”。盲目转发,不仅害人误事,还可能让自己被人“鄙视”。更何况,网络是公共空间,在这里传播谣言,本身就既有违公序良俗,更有悖法律规定。
你的态度,决定谣言出路。如果大家都能主动说“不”,谣言恐怕也就不成其为谣言了。有人可能会说,我知识有限,没法判断这
态度决定谣言出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