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武夷山民俗旅游资源和作用.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武夷山民俗旅游资源和作用武夷山素以其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 独树一帜的风光美景和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天人合一的和谐环境著称,享有“碧水丹山”之美誉, 人杰地灵,物产资源丰富。 1 、生态旅游资源武夷山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 1979 年 7 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武夷山方公里, 保存了地球同纬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已知植物种类 3728 种,几乎囊括了中国中亚热带所有的植被类型;已知动物种类 5110 种,是珍稀、特有野生动物的基因库, 享有“世界生物之窗”、“蛇的王国”、“鸟的天堂”、“昆虫的世界”、“猴子的乐园”、“天然植物园”的美称,是“研究亚洲两栖和爬行动物的钥匙”。 1987 年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与生物圈”世界自然保护网成员, 1992 年又被联合国列为全球生物多样性 A 级自然保护区。武夷山具有独特、稀有、绝妙的自然景观。武夷山属丹霞地貌, 在中国已发现的 263 处丹霞地貌中, 福建武夷山与广东仁化的丹霞地貌最负盛名, 观赏价值最高。 1982 年 11 月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武夷山方公里。景区内有九曲溪、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岩、一百零八个景点, 每一景点均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神韵而赢得久远的生命。原世界旅游组织执委会主席巴尔科夫人在游武夷山后欣然题词:“未受污染的武夷山风景区是世界环境保护的典范”。 2、人文旅游资源武夷山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远在夏商时期, 中国东部地区的古闽族、古越族人就在武夷山繁衍生息, 西汉时期, 闽越王在此建造王城; 唐宋以来, 武夷山更是集一时之盛,儒、释、道三教同山,历史上众多文化名人在武夷山都留下文化足迹。此外, 茶文化源远流长, 柴头会、十番锣鼓等民俗传统文化独具特色魅力。( 1) 闽越文化闽越王城遗址, 面积约 48 万平方米, 位于武夷山风景区南面 27 公里处。是江南一带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多的汉代古城。与闽越王城古汉城遗址相邻的城村, 至今保留富有特色的古建筑,有一址、二楼、三祠、四门、五碓、六渡、七牌楼、八景、九庙、三十六巷、九十九井和几十栋明清建筑。( 2) 朱子理学文化朱熹( 公元 1130 - 1200 ) 在武夷山生活近 50 年,讲学、著述、传教,朱子理学在武夷山萌芽,发展、传播, 留下众多理学文化遗迹,使武夷山成为朱子理学的发祥地和摇篮。( 3 )茶文化武夷岩茶历史悠久,距今已有 1500 多年历史,素以其独具特色的岩骨花香之“岩韵”著称于世。早在唐代即成为朝庭贡品, 元时在武夷山创建了御茶园; 明未清初, 创建了武夷乌龙茶制作工艺, 传统工艺代代相传并发扬光大; 八十年代武夷岩茶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之首。武夷山岩茶的品种丰富,已知名品种就有 264 种, 其中名丛“肉桂”茶自 1982 年以来连续 7 次蝉联国家名茶、金奖等殊荣;茶王“大红袍”更是世间极品,在 2002 年 11 月广州茶博会上, 20 克母树大红袍茶叶以 18 万元竞卖成交。此外,武夷山正山小种红茶早在十七世纪即远销欧美,具有“桂圆汤香”之韵。目前, 我市已举办了 8届“国际无我茶会”、 6届“岩茶节”、“武夷岩茶茶王赛”活动,开辟了大红袍旅游线路,致力于以茶

武夷山民俗旅游资源和作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