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教学反思.doc《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中山小榄菊城小学罗花
本课时是《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起始课,对学生学好万以内的加减法的知识尤 为重要。
课前,我细心研读教材,找准本单元知识在整个小学数学学科中的前后联系,发现,在 此之前,我们在一年级下册时学习了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在二年级上册时学习了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在二年级下册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这都为本单元的教学作 了前期准备。本课时重点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的口算),对于学生来说,应该 难度不大。主题图是坐船郊游。我记得在百以内的加减法笔算教学时,用到的是乘车春游的 主题图,现在终于由车改为船,由陆路改为水路了。我个人觉得孩子坐船的机会不多,所以 教材的编写还是考虑到由孩子熟悉的乘车情境迁移到坐船情境,交通工具变了,不变的是解 题的方法。
除了研读教材外,我还在考虑,这么简单的内容,甚至可以说老师不教,孩子们也会的 内容,如何上出新意来?我得在教学形式上有所突破。配合教学环节,准备新颖的、足够的 教具学具。从情境图来看,是坐船去鸟岛看鸟,在船上,孩子们用什么来打发时间呢?这里 是否可以设计一次练习的机会?我相中了《练习十九》中的抽拉学具一题,把它当成旅途中 的游戏,老师一套大的抽拉教具,三人小组每组一套小的抽拉学具,既让孩子们动手操作了, 也训练了孩子们的口算能力,从课堂效果来看,孩子们对于这一环节的设计特别感兴趣,甚 至学困生,都积极地参与,真正实现了人人学数学、全员参与。书本上的“做一做”,怎样才 能和情境结合呢?我想到了 “送小鸟回岛”,题太少,参与度不高,我又将《练习十九》中的 第2题和第4题补充进来,来了个全员参与,送小鸟回正确的家:不进位加法、进位加法、 不退位减法、退位减法。将百以内的加减法来了个分类,也将本节课的口算推上了新的台阶!
课前准备工作就续,我便开始试教,第一次试教是自己的教学班,孩子们对于书本上提 供的计算方法并不买帐,他们比较喜欢的是这样的思考方式: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个 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这也是我平时教学时没有渗透算法多样化的结果。整节课下来,新 课标中所提倡的算法多样化并未体现出来,这是一次失败的试教课。
第二次试教是在绩东二小学借班上课,由于绩东二小学的莫老师在平时的授课时,就重 点渗透算法多样化,以至于这节课中,孩子们一合作,就把书本上的算法全说出来了,甚至 还创造了一些有价值的算法,这是意料之外的惊喜!撇开一些课堂驾驭上的小失误,可以说,
这是一次成功的试教课。
从绩东二小学回来,我就在思考,正式上课还是自己的教学班,而以前积累下来的算法 单一的现象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扭转,我该怎样避免出现这一问题呢?我决定从改变教学设计 入手。说实话,要打破已经成熟的教学设计,从头来过,对我来说,是一次考验。彷徨中, 我坚持读蔡林森校长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一书,读着读着,我灵光一闪,我何不把这 一节课也设计成先学后教的模式?但考虑到二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我没有完全学习蔡校长 的先学后教的方法,我打算把先学后教和情境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我甚至为我这一大胆的 想法喝米!
说干就干,我放弃了复习导入,直接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 口算,有信心学好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教学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