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导读、练习题.doc《朝花夕拾》学案(九下)
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一) 整体感知
《朝花夕拾》是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时年四十六岁。此书共收入《狗•猫•鼠》《阿 长与》《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等十篇。
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 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于一九 二八年九月由北京未名社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一九二九年二月再版。一九三二 年九月第三版改由上海北新书局重排出版。书的封面为陶元庆所绘。
“朝花夕拾”,顾名思义,就是“早上的花傍晚时分才拣拾起来。”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 〔《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 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 抨击和嘲讽,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 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二) 复习引导
1、 强调多读。本文作者是文白转期的文学家,作品精深,较难懂,人言《朝花夕拾》是没有呐喊 的心底呐喊,故必须熟读。另外,语感是语文的生命,而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途径,故必须多读。
2、 强调积累。丰厚语文积淀,包括学法积累和基础知识积累。
(三) 审美鉴赏
1、 十分注意人物刻画。作者运用白描和画眼睛的方法,创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藤 野先生》中的藤野先生;《范爱农》中的范爱农。刻画人物方法有:a、运用白描和画眼睛的方法。如 范爱农眼球白多黑少。b、如实描写,如写藤野先生衣着马虎等。c、饱含感情,常有凝练的抒情文字。
全书贯穿的人物形象是“我”一一作者自己。“我”从充满童心的孩提时代,到身受封建家长制 迫害而萌发叛逆思想,离家出走,成为爱意义,又因注意性格刻画,“我”又 是个十分成功的艺术形象。
2、 文体不很一致。如《狗•猫•鼠》《二十四孝图》《无常》三篇夹叙夹议,描述往事也批判现实 穿插交织,有较多的杂文笔法。《藤野先生》《范爱农》重在写人。
3、 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以深沉的感情记事怀人,以白描和画眼睛的方法刻画人物,在往 事追叙中闪耀着社会批判的锋芒。
(四) 重点难点突破
1、 《朝花夕拾》共收10篇回忆散文,被选为课文的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 》,
请再写出另外一篇的篇名《》。[参考答案]《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
《猫•狗•鼠》、《范爱农》、《琐记》、《父亲的病》、《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以上8篇写 出一篇篇名即可)
2、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本回忆散文集。阿长是人名,《山海经》是书名,二者本没有什么 关联,可作者为什么用“阿长与《山海经》”作为文章的题目?通过对这一段童年生活的回忆,作者抒 发了对阿长怎样的感情?
[解析]本题新在不仅考查我们对名著篇目的了解程度,还考查我们对名著的深入探究程度。这道 题实际上是检测我们对名著的阅读积累,对名著的深入思考。因此,同学们在看名著时,切不可走马 观花,要反复阅读。
[参考
《朝花夕拾》导读、练习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