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陶师陶促“学讲计划”
徐州市田家炳中学邱旭(221200)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1891-1946),原名文濬,后改为知行、行知,安徽歙县人],早在1927年为了大范围地推广乡村平民教育,他在南京和平门外晓庄创办了晓庄师范,计划培养一批具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康健的体魄和艺术的兴趣的乡村教师,然后由他们去办乡村学校,以乡村学校做改造乡村生活的中心,乡村教师做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也就在这时陶行知先生在批判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社会教育现状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主张,形成“生活教育”教育思想体系。特别是他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教学做合一”思想,认为对事说是做,对已说是学,对人说是教;“教学做合一”的核心是“做”字,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注重实践是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真谛。
陶行知先生历来反对传统教育的把读书、听讲当成“知之始”,并以之为知识的唯一来源,他认为这样下去就会造成学生“不肯行、不敢行、终于不能行,也就一无所知”。他认为,行(做)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创造的基础,身临其境,动手尝试,才有真知,才有创新。他形象地比喻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他提倡学生要主动学,并要主动去讲出来;教学方法和方式要改变,老师教学观念也要改变。
陶行知曾将“以教人者教己”作为晓庄师范学校的根本教育方法之一,要求教人者先将所教材料“弄得格外明白”,先做好学生。同时,教人者还要“为教而学”,即先明了所教对象为什么而学、要学什么、怎么学,“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有学有教”即“即知即传”,它要求:会者教人学,能者教人做。他充分阐明了学与教关系,学生和老师之间教学互动关系,学与讲的关系,以及“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出自我国古代道家学派著作《老子》)学习方法传授的重要性。
陶行知还指出,注入式的教学法是以教师的教、书本的教为中心的“教授法”,它完全不顾学生的学,不顾学生和社会生活的需要。根据生活教育的要求,“依据做学教合一原则,实地训练有特殊兴味才干的人,使他们可以按着学生能力需要,指导学生享受环境之所有,并应济环境之所需。”或者说,“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则;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是服从于学的,而教、学又是服从于生活需要的。陶行知先生详细阐述教学方法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要摒弃注入式的教学法。要以学定教”,在充分掌握学情的基础上设计学习讨论的问题、学习程序、环节,以及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要设计符合学生知识基础的学习任务,提供有难度、有梯度、有情境的学习资源;要对自主学习目标、内容、程序、方法及评价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根据学习基础,对学生分类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教师要依据课程目标和学情,深加工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要变课堂教学的“主宰者”为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协助者。教师对教学的主导作
用主要体现在对学情的掌握、对教学的设计、对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对深化学习问题适当点播、有针对性地指导上。
目前随着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中小学教
学陶师陶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