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意图:
为了让幼儿在观察了沉与浮现象后探索了解使物体发生沉浮的不同方法,然后使幼儿对实验的过程及结果进行讲述,促进幼儿形象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幼儿语言概括能力,我设计了本次科学活动《沉下去,浮起来》。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2、对沉浮现象感兴趣,能迁移已有的沉浮经验,积极尝试让水中的东西沉下去,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猜测。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幼儿对物体的沉浮有一定的了解。
2、水、抹布、盘子、一角硬币,一张大记录单等。
3、班级活动区角内有可供幼儿在水中操作的各种材料,如塑料、木质、泡沫等玩具。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共同回忆已有经验。
(1)教师:以前我们玩过水,发现东西放到水里会怎么样?
2、教师带领幼儿实验“放入水中的硬币”。
(1)教师出示硬币引发幼儿思考:这是什么?你们猜猜硬币放到水里会怎么样?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将幼儿的猜测记录在记录表上。
(3)幼儿进行实验操作。
(4)集体交流实验情况,并与猜测的情况进行对照。
3、尝试“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1)教师出示各种操作材料,鼓励幼儿自由探索把沉下去的硬币浮起来的方法。
教师:怎样让刚才沉入水底的硬币浮在水面上?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一旁指导。
(3)集体分享,教师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让硬币浮起来的各种方法。
(4)教师小结:我们把硬币放在木质的玩具上、塑料瓶内、泡沫板上、塑料小碗和盘子内都能让它浮起来。
4、尝试“怎样让浮起来的东西沉下去”。
(1)教师出示浮在水面上的两块同样的积木,鼓励幼儿想办法把这两块积木沉入水底。
(2)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自己的想法。
(3)教师发放能浮在水面上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自由探索。
(4)集体分享,教
沉下去,浮起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