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虎圖形工藝的傳統與創新
Tiger Crafts in Taiwan: Tradition and Innovation
工藝與生活
Crafts and Life 文‧圖 / 簡榮聰 Jian Rong-cong(前臺灣省文獻會主任委員)
近年研究臺灣的動物崇拜,發現臺灣與中國大陸由 「卑南文化人」是三千年前一支愛玉作裝飾的民
於自久遠年代所累積的虎圖騰信仰文化,因而表現在 族,他們擅長使用大型的石器作建築,埋葬的器物,有
生活器物頗為豐富。這些豐富的器物,大體皆本於信仰 名的「舞鶴臺地掃叭石柱」,就是建築房屋的大柱。卑
的圖騰,或源於鎮邪壓煞的理念,或源於美麗威猛的裝 南文化人的後代,據筆者從神話原始傳說的推測,可能
飾,或源於祖靈護佑的象徵,或本於自然地理的影射, 就是今之阿美族。阿美族的服裝,勇士是羽冠,與大陸
或本於族群族類的代表等等,幾乎凡是以虎圖形或象徵 浙江良渚文化玉器上的神人羽冠近似。良渚文化的圖騰
符號為造型、圖案所作成的器物,本身都蘊涵著虎文化 是虎,而南美洲的馬雅文化也崇虎,那麼住在臺東海邊
的意義。 的卑南文化與浙江「良渚文化人」,都有愛玉的民族性
以虎文化所孕生的工藝作品,自古至今,多得不勝 格,而卑南文化人推測也應屬渡海移入的民族,因此,
枚舉。其形態或以虎的造型表現,或以虎的具體形貌裝 其「雙人獸首形耳玦」的獸形屬虎的機率就很大。
飾,或以虎的抽象圖形作紋飾,不一而足。有的作品圖 「雙人獸首耳玦」的造型,採用側形表現方式,雙
飾僅運用虎的部分圖紋,例如有的僅使用虎的頭部及臉 人相連,共一個獸形側身,從中國的虎文化豐富內涵
作圖飾,有的用正面,有的則利用其腳爪為造型。有些
作品圖飾則運用虎的全身,或衍化為雙身,或雙身共一
頭(俗稱「二虎爭頭」)。這些林林總總、富含藝術的
作品,反映了中國人重視虎文化的特質,循源溯本,都
有其源
台湾虎图形工艺的传统与创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