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小学 三年级语文学科备课手
单元
第三单元
课题
10、捞铁牛
课时计划
2课时
主备人
何荣
复备人
教学
内容 分析
《捞铁牛》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宋朝怀 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时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赞扬了 我国古代出色的工程家 怀丙和尚的聪明才智明才智。反映了我国古代科 学技术的成就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怀丙和尚捞 铁牛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先讲铁牛被大水冲走,陷在淤泥里,一个和尚主动 提出捞铁牛;再讲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以及怎样捞起一只只铁牛,其中捞 第一只铁牛的过程是文章的重点,捞其余七只,只用了一句话,这样写,既抓 住重点又避免了重复;最后才点出和尚的姓名和身份。
教学
目标
1、 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 慧,教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2、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重点段落是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的。
3、 学会本课生字词。
4、 朗读课文,能简述捞铁牛的经过。
教学
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时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
重难点
教具学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小黑板
具准备
教 学 设 计 思 路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 “复习导入——教学新课——课堂总结——布置 作业”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复习导入
通过问题:捞铁牛的办法是谁想出来的?课文第几段有描述。让学生造成悬念, 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学习新知识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 教学新课
采用出示思考讨论题,让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导拨的方式,帮助学生抓住 关键段落和词句来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 课堂总结
通过怀丙是宋朝人,宋朝距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当时他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捞铁牛,说明了什么?从中受到什么启示?这个问题从而对课文加深理解巩固 提升。
四、 布置作业认真观察自然课中的一次小实验,按照“先……然后……再…… 又……”这样的顺序练习写一段短文,注意写清实验的过程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第一课时
—、激趣 导课,揭 示课题
二、初读 课文,整 体感知
1、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 个聪明、勤劳、勇敢的民族, 为世界人民所称颂。今天,我 们学习一个发生在宋朝的历史 故事,了解当时出色的工程家 怀丙的事迹。这节课我们学习 第10课《捞铁牛》,看看怀丙 是怎样把铁牛打捞上来的。
2、读了课题,你知道课文是围 绕哪个字来写的(捞)?围绕
'捞’字,同学们想弄懂《捞 铁牛》一课中的哪些问题?
1、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 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 生字多读几遍,遇到难句、长 句可向同桌请教。
2、 检测预习成果:
(1) 检测生字新词
同学互相听写生词。
全班订正
教师重点讲解同音字:拖脱
(2) 指导书写
指名读课题
齐读课题
学生各抒己见,提出以 下问题:“谁捞铁 牛? 为什么捞铁 牛?’'“用什么办法捞铁 牛? ”“捞铁牛的结果怎 样? ”“这件事告诉我们 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 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生字多读几遍,遇 到难句、长句可向同桌 清教。
指名上台听写生词,台 下学生念。
集体订正。
指名比较两字异同、组 词区分这两个字。
教师的巧妙 导入,激发学 生的读书兴 趣。
读好课文,先 从读好课题 入手。
“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 进,大疑则大 进
通过听写既 检查了学生 的预习情况, 又培养了学 生的自学生 字的能力,调 动学生主动 学习的积极 性。
教师范写“绳” “绑”
(3) 检查重点段的朗读
(4) 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
件什么事?
学生观察
在练习本上练写两个。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其他同学评议。
再读课文,用自己的话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细课理脉
__一读勿清络
U!
-展用固高
拓应巩提
1、本文是一篇写事的课文,按照
什么顺序写的? 思考、回答
2、 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读后找 出和“谁捞铁牛? ” “为什么捞铁 牛? ”“用什么办法捞铁牛? ”“捞 铁牛的结果怎样? ”等问题对应的 段落,并按课文的叙述顺序给这几 个问题排序。
3、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
10、捞铁牛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