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文 摘 要
在这个崇尚眼球经济的娱乐时代,到评弹书场去品茗听书似乎已充满怀旧之
情,以苏州评弹为代表的传统民间曲艺似乎也已经走到了博物馆的门口。然而,
传统曲艺生于草根、长于民间,只有在老百姓的品头论足中才能体现其真正的生
命力和存在价值,评弹艺术的魅力也只有在书场里才能得到真正的保护和传承。
本论文《书场·社会·人——关于传统曲艺在当代保护和传承的一种视角》
试图从上海地区评弹书场生存状况的田野调查入手,剖析书场空间中交织的演出
关系、利益关系和社交关系,判断评弹书场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走向,从而对以苏
州评弹为代表的传统曲艺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路。
全文共分六章展开论述。
第一章,绪论。概述上海评弹书场的发展面貌、本文选题缘由和研究思路。
目前,上海现存每天营业的评弹书场 65 个,日日演出,票价低廉,受众数量可
观。运用社会学的实地调查法,以评弹书场作为社会单位,展示和梳理书场空间
内的构成元素;从戏剧学角度,评弹书场特有的互动、宽容和灵活等艺术特性对
于在微观层面上探讨评弹艺术的发展有着启示意义;从人类表演学角度,评弹书
场是个艺术表演和社会表演交融的空间,它是舆论传播的社交场、群众文艺的表
现场、业余生活的消遣地。这对从宏观层面研究以评弹艺术为代表的传统曲艺在
当代的保护传承有着独特的借鉴意义。
本文的第二章到第五章,分别从戏剧构成的四个基本元素出发,对于书场、
书目、演员和观众的社会表演现象和基本特征进行了剖析和阐述。其中:
第二章,梳理上海评弹书场的历史渊源、文化特征和经营面貌。书场在上海
经历了重心迁徙、多元发展、改制转型、功能拓展四个阶段,其表演内容、形式
和经营理念始终伴随社会发展而不断变迁。评弹书场区别于其他一般现代化剧场
的文化特征是苏州评弹百多年来艺术积淀的呈现,也是充满了亲民性、互动性、
仪式化的熟人社会,并适应着新兴都市文化的不断发展。
第三章,剖析评弹书场里的演出书目。传统书目的丰富扩充、新编书目的方
兴未艾等情况都体现着受众审美趣味的改变;书场里特定的观演互动决定着书目
在演出上的特殊要求;演出脚本的多变灵活反映出不同媒介、不同时代下书目内
容和演出方式的变更。这些都充分证明评弹艺术的叙事魅力注定“现场生成”。
第四章,记录演员的书场生存之道。以白描方法忠实反映评弹演员的码头生
活;通过演出收入构成、演出费用分类、前后台观演互动等调查,反映演员生存
现状和精神生活,以及听众、演员、场方之间独特的利益关系和社交行为。
第五章,以书场为核心的评弹受众生活。包括对书场受众的分类、受众的
复合式感官体验,部分老年书迷以书场为核心的生活方式,这对书场运营都会产
生重要的影响。评弹书场空间已超出了艺术审美、娱乐消遣等功能,向兼具怀旧
文化、情感交流、信息传播、技艺切磋等方面拓展。
第六章,结语。总结上海评弹书场的生存现状,探讨以评弹艺术为代表的传
统曲艺在当代的保护与传承之道。运用人类表演学理论,提出对评弹书场存在价
值的基本判断,以及对保护和传承评弹书场的途径探索的思考。
关键词:评弹书场;人类表演学;社会文化空间;复合体验;传承保护。
Abstract
Going to a Pingtan storytelling house 评弹书场 to have some tea and listen to
storytelling is full of nostalgia in this entertainment era advocating eyeball economy.
Represented by Suzhou Pingtan 苏州评弹,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olk arts seem to
have come to the entrance of the historical museum. Having rooted from and grown
up in the folk soil, the traditional folk art can only reflect its true vitality and existence
value in the judgment of the folk people. Without the storytelling houses, the charm of
P
书场·社会·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