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浣溪沙教案.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浣溪沙》教案
汉语言文学3班
0605010093 黄晓敏
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有关的文学常识.
2、反复朗诵,品味词句,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了解苏轼有关的文学常识。
反复朗诵,品味词句,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反复朗诵,品味词句,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诵读法。反复吟诵,体会词的意境,品味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在问答中品析词作内容。
讨论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
复习旧课,试背《渔家傲》,词中哪一句是体现了战士们思念家乡之苦的诗句?哪句诗句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感情?
作者简介
1、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年-1066年)、弟弟苏辙(1039年-1112年)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他性格直率开朗,但政治道路不顺。
2、元丰五年(1082)三月,词人谪居黄州期间作的一首游记词.“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在城东一个叫东坡的地方垦荒耕种,自号东坡居士,物质生活也比较艰苦。但他能抱着“但令人饱我愁无"的态度,不计较个人的得失,这首《浣溪沙》就表现出了他对人生抱着乐观的态度,没有因为仕途受挫而消极沉沦。
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
2、难解词句
参见课本注释
补充:浸溪:浸在溪水中。 子规:布谷鸟,又称“杜鹃”。
鉴赏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小序点明了写作缘由。
齐读上阙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讨论:上片描绘了哪三幅美丽的图画?
明确:描绘了溪边兰草、松间沙路、雨中杜鹃三幅画面。
提问:这些画面渲染出一派怎样的春景?
明确:兰花发出了短短的嫩芽,浸在涨满了水的小溪里,松林间一尘不染的沙路,黄昏时潇潇细雨声中杜鹃在啼叫,渲染出一派爽人耳目、沁人心脾、优美洁净的春景,又带有作者当时丝丝落寞之情。
上阕写暮春三月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的风光和环境。
齐读下阙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两句以反问起,以借喻回答,光阴犹如昼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东奔驶,一去不复返,青春对人只有一次,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然而词人面对着眼前“溪

浣溪沙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syhqk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21-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