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学设计_9984《桃花源记》教案设计
中国烟台格迈纳尔中学 初二语文组
【教材分析】
《桃花源记》是初二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散文。诗人陶渊明“以文为辞”,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美好的理想境界,比作者在田园诗《归园田居》中所描写的田园生活更美、更理想。诗人以洗炼的笔墨,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没有尘世羁绊、没有剥削压迫、人人生活幸福、安居乐业的人间乐园——世外桃源。因此《桃花源记》更具有文学的欣赏性,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培养文言散文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经过初一一年的训练,学生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初二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文言知识,已经能够熟练地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对浅显的文言文做到畅通文意,这样,学生对本文文本大意的理解不会有问题。但对于文言文中的“而”、“之”等文言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等掌握还不够,需要系统介绍。【教案重点与难点】
由于初二的学生知识积累有限,形象思维能力仍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学生正确评价作者的理想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依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的分析,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桃花源记》的教案重点、难点确定如下:
教案重点:
1、熟练朗读课文,并能准确地背诵、默写全文。
2、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特别是出自本文的几个成语
如:世外桃源、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无人问津等,以及本文出现的几个
古今异义词如:交通、妻子、绝境、鲜美、无论等。
3、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1 / 8
教案难点:
1、 感受桃花源的美境,理解文中作者所表达的美好理想。
2、 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并正确评价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
【教案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
2.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
3.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现象和本文出现的成语。
4.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
5.学习文章曲折回环,引人入胜的写法,并用现代文改写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诵读的基础上,落实字词,疏通文章,熟知课文内容。
2.通过讨论、交流,辨证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理想社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
情。
【教法与学法】
教案这篇名作,要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
会它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教案中采用诵读、讨论
和合作探究的方法,激情增趣,领会情感,学懂课文。由于本文故事性强,语言浅显
易懂,学生学起来定会觉得兴味甚浓,疏通文意决非难事。同时教案的最终目标是培
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因此,我分四个课时来完成本篇课文的学习:第一课时主
要是疏通文意、了解内容;第二课时主要是探讨主题、拓展延伸;第三课时主要是背
诵默写、检查过关;第四课时主要是进行合理想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9984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