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资料参考首选 XX 市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我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也是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 统筹城乡发展, 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承上启下的五年, 是妥善应对稳较快发展的五年。科学规划未来 5 年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 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发展现代农业进程中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对进一步促进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提升全市农业和优质农产品的综合效益与市场竞争力, 推动产业化发展, 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一、“十一五”时期** 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成效** 市是安徽省农业大市,是全省粮食主产区之一,对维护粮食供需平衡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多年来, ** 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紧密结合** 实际, 在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 推进机制创新、完善项目与资金管理等方面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不仅有力地促进了** 现代农业发展, 而且也为推进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一)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专业资料参考首选“十一五”期间,全市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累计投入 亿元,改造中低产田 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 万亩, 经改造的中低产田, 基本上成为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基本农田。同时, 积极支持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 加强项目区生态综合治理, 全面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五年来, 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共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万公斤、棉花 313. 3 万公斤、油料 万公斤,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创造了前提条件,为** 市粮食连续 6 年增产、连续 4 年创新高、总产稳定在 45 亿斤以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特别是我市 2007 年特大洪涝灾害,项目区抵御灾害的效果凸显, 为大灾之年全市粮食持续增产和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了有力保障, 2007 年粮食总产 亿斤,同比增加了 % 。此外, **市率先尝试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建成了望江合成圩、怀宁金拱等一大批旱能灌、涝能排、高产稳产、节水高效、示范带动作用强的高标准农田, 打造了** 粮食核心产区, 这一具有前瞻性的行动,为建设全省稳定可靠的“大粮仓”做出了表率。(二)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效果得以充分显现围绕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市“ 3261 ”提升行动, **农业综合开发采取多种有效方式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 重点培育扶持了一批规模大、带动面广、竞争力强、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的重点龙头企业,支持培育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 5 年来,全专业资料参考首选市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累计投入 亿元, 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 77 个,扶持农业龙头企业 57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20 家,其中,已经发展成为国家级龙头企业 4 个,省级龙头企业 14 个。如桐城市鸿润和霞珍羽绒、怀宁县稼籼大米和德琳一次性环保餐饮用具、望江县白云棉业和联河米业、宿松县京洲食品和宏建生态养殖、城郊的金隆蔬菜加工和江花棉业、枞阳县大地苦荞麦加工、岳西县高山蔬菜、潜山县瓜蒌、太湖县茶叶等。同时, 通过产业化经营项目的扶持, 建设发展了一批优势农产品种养基地、储藏保鲜设施和批发市场, 促使龙头企业( 合作社) 与农户结成紧密型和半紧密型的产业化经营组织, 提升了全市农业产业整体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据不完全统计,5 年共新增农产品加工转化能 亿公斤、新增总产值 亿元。通过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 实现了农业多层次、多环节增值增效, 让农民分享到了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的增值收益, 扩大了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的容量,真正为** 农民带来了实惠。 5 年来, 产业化经营项目累计新增就业岗位 万个,直接带动 万农户增收,项目区农民比非项目区农民年平均增收 300 元以上。(三)强化项目的科技支撑,农业增长方式明显转变“十一五”期间, 农业综合开发坚持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 坚持将项目开发与科技进步相结合, 五年来, 全市用于科技方面的投入累计达到 万元, 据不完统计, 推广先进适用生产技术达 50 多项,共培训农民 万多人次,使项目区的农民专业资料参考首选每人能掌握 1~2 项农业实用技术;扶持农业技术服务组织 37 个, 围绕优质水稻、油菜、棉花等大宗农作物推广了一系列的新技术、新品种, 项目区优质良种普及率达 95% , 项目区农业科技含量得到明显提高。此外
十二五农业综合开发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