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亥杂诗教案.doc1 / 3
《己亥杂诗》教课方案
【教课目的】
《己亥杂诗》。
⒉读好诗句,整体掌握,朗读赏析,意会感情,拓展延长。
⒊领会诗人希望社会改革和期望人材济济的激烈的爱国感情。
【教课重难点】
要点: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领会诗歌所描述的境界。
【教法设计】
朗读法,品尝法,研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课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课过程】
一、导课题
1、今日我们就要来学一首龚自珍写的诗《己亥杂诗》 (板书:己亥杂诗
)
3 / 3
二、进背景
⒈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法, 己在天干的第六位, 亥在地支的最后一位, 组合在一同就是
1839 年。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南下,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 315 首日志体组诗。因
为都写于己亥年,因此将这 315 首诗都称为——《己亥杂诗》。
⒉小结: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以前富强的大清帝国行将衰败。 腐败的清政府对
3 / 3
外奴颜婢膝, 对内大举打压, 官吏贪污腐败, 百姓民生凋零。 这时候, 龚自珍写下了这首诗。三、说作者
四、读诗文
1、指名读,齐读,练读。
(纠正字音与停留)
2、师配乐范读。
3、学生再配乐读整首诗
4、全班齐读。
五、看说明
九州:中国。
生气:生机盎然的场面。
恃( shì):依赖。
喑( yīn):哑。万籁俱寂: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语出苏轼《三马图赞序》: “振鬣(马
鬃)长鸣,万马皆喑。
究:终归、毕竟。
天公:造物主。
重:从头。
抖擞:抖擞精神。
降:降生。
六、译诗文,解诗意
1、九州内活力勃勃要有风雷激荡,
3 / 3
2、万籁俱寂的烦闷场面实在可哀。
3、我劝说天公要从头把精神抖擞,
4、打破全部清规劝律去采用人材。中国要有生气,要依赖疾风迅雷般的社会改革,此刻人
们都不敢说话, 烦闷得令人可悲。我劝说天公从头抖擞起来, 不要拘泥于惯例,把实用的人材降到人间来吧。
七、悟诗情,品境界
(一 )、我们大概认识了诗意,从诗意中我们知道了社会政治毫无生气,这是一种如何的场面
呢
(1)“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在清代又何尝不是这样呢难怪龚自珍说要“改
革”了。
(2)“暖风熏得游人醉,西湖歌舞几时休。”清代的官员又何尝不是呢 ! 怪不得作者说要“改
革了。
(3)林则徐在上表朝庭的奏书中也这样写道:“中原几无能够御敌之兵,且无能够充饷之银”
啊! 这要的场面还不要“改革”吗再不,就来不及了。
(4)、 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想要改变这类场面,就要改革。
B、这万千情绪也相同在龚自珍的脑
已亥杂诗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