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谈公司治理ppt课件.ppt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2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公司治理的含义、意义和一般模式
对金融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的评价
分析丰田公司的管理模式
本课题的解决思路
第一阶段:
资料搜集阶段
第二阶段:
分析讨论阶段
金融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产生的原因
金融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的特征
公司治理的含义
公司治理的现实意义
公司治理的一般模式
金融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产生的原因、
特征、评价
案例分析—日本丰田
公司治理的含义
经济关系:在公司治理结构的出资者、经营者、管理者、监督者之间,均是一种经济关系,这种经济关系是财产权利的直接体现。
契约关系:公司治理的各方实际都是通过契约纽带连接起来的,出资者--股东授权董事会经营企业,就是一种信任托管的契约关系
制度安排:公司治理是适应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根本特点—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而选择的一种制度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各方面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制度规定行事,现代公司就是在这种科学的制度安排下运转。
权力制衡机制:有权力,就应有制衡。公司治理结构的“三会四权”都应是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的。
公司治理的现实意义
有利于建立一种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分权制衡
机制。
可以理顺产权关系,有效保障出资者权益。
有利于减少道德风险,调动各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建立一种科学的制度安排。
有利于提高公司的运作效率,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有利于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使公司经营行为不断规范。
现实意义
公司治理的一般模式
以德日为代表
以英美为代表
以韩国为代表
股权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
家族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
金融主导型
公司治理模式
德国的发展历程
从1870年开始俄国的公司法就要求,除了股东以外,公司还应当设立两个机构,一个是监事会,一个是管理董事会。其目的是强化管理者的控制权限:一方面股东们可以通过股东会行驶自己的基本权利;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由股东代表所组成的监事会有效的履行监督和控制职能。管理董事会负管理公司的日常经营业务,并代表公司与外界打交道;监事会要监督和确保公司的生产经营业务能够顺利展开和进行,原则上并不直接插手和干涉具体的生产经营过程。为确保监事会和管理董事会独立行使职能,两会中成员不得交叉任职。
19世纪70年代
银行就是德国治理结构的核心
俾斯麦曾通过银行促使经济增长。开始时,银行只是公司的债权人,但当银行所放款的那家公司到证券市场融资或拖欠银行贷款时,银行就要成了该公司的大股东,银行可以持有一家公司的多少股份,并无法律上的限制,只要其投资额不超过银行的15%就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工业重建初期,银行成为企业资金的主要供应者,从提供贷款,认购风险资本到帮助发行股票,认购债券,提供流动资金,很快确立起在德国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俾斯麦时代
日本的发展历程
财阀集团起到了重要作用,日本当局容忍财阀势力迅速扩张,持股人对公司管理者的控制也大大减弱。这样就是企业股份高度集中于少数财阀家族手中,财阀家族通过控股公司层层控制大批企业,从而形成了高度集中的“金字塔”式的股权结构。
美国占领军总司令部认为企业所有权集中于财阀家族是日本战前经济制的特征,要通过解散财阀层级制所有权结构来消除家族控制,以及解除控股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层级控股关系,试图在日本通过“经济民主化”建立市场控制公司型的治理结构,最终使日本企业制度美国化 。
二战后
二战期间

浅谈公司治理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相惜
  • 文件大小3.40 MB
  • 时间2021-11-1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