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仁义礼智信读后感
从幼儿教育抓起, “忠孝仁义礼智信”, 从孔子时代就提出来了,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更是文化上的精华。
《忠孝仁义礼智信》一书是以“忠孝仁义礼智信”的传统文化为核心,每一部分精选了若干传统故事,并进行精短的点评,通过品读书
中的小故事,使我了解到了古人的思想特点, 认识了古人的行为方式,和他们进行了一次跨时空的“对话”, 也使我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书中的前言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在当今社会,提倡“忠孝仁
义礼智信”仍有现实意义,并没有过时。如果一个社会,是非混淆、
美丑颠倒;盗版书屡禁不止,山寨产品受到推崇; 假唱替身成为常态,
公平正义受到抑制,社会信用付诸流水,那么,这个国家、这个民族
是没有前途的。 ”由此可见, 传统美德教育既是结合当前我国社会风
气和思想道德领域内存在的突出问题, 也是着眼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
的全局,面向中华民族未来的重要举措。
幼儿时期对于人一生来说,是个性倾向和道德情感形成的萌芽
时期,是培养传统美德的最佳阶段。毋容置疑,作为幼教工作者,在
教育过程中弘扬传统美德是我们的神圣职责。 认清了这一点之后, 我
又习惯性地思考着: 我们究竟应该对幼儿进行哪些传统美德教育呢?
如何在一日活动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呢?
一、注重幼儿“孝”的教育。
“孝,就是孝敬父母,尊老敬贤。”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在“四
二一”家庭中长大,所谓的“四”指的是爷爷奶奶、 外公外婆、“二”指的是爸爸妈妈,“一”就是孩子了,两大家子人都围着孩子转,只知道如何让孩子在物质上过得好一些,却忽视了对孩子“孝”的教
育。试想一下,一个连父母也不爱的人,怎么会真正地爱祖国、爱人民?一个连父母都不关心、 不体贴,不孝顺的人又怎么会在社会上为祖国和人民承担起责任和义务?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最起码的准则。尽孝,绝不
单纯是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同时也是为了锻炼自己的道德情操! 因此,孝敬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整体教育的呼唤!
为了让孩子们深切地体会到父母对他们的养育之恩,幼儿园可
以组织幼儿开展关心爸爸、 妈妈、爷爷、奶奶的活动,比如“三八节”
活动,“父亲节”活动,邀请家长来园参加各种亲子活动,引导幼儿
关心自己的家人,一起和爸爸妈妈做家务等等。
记得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一位年轻的妈妈亲自打水给老母亲
洗脚,她的儿子也学着妈妈的样子端了半盆水请妈妈洗脚。 广告词温馨提醒:上行下效。确实,要是每个老师、每个家庭均能致力于孝顺教育,那么我们的“幸福父母”会越来越多, 我们的社会就会充满阳光。
二、注重幼儿“仁”的教育。
“仁,就是以人为本,富有爱心”。对于幼儿“仁”的教育主
要是善良、友爱教育。善良、友爱是一个人一生能团结他人、奋发图
强、成就一番事业的基础。 让幼儿树立并永远拥有善良的心以及和他
人团结友爱的优良品质,他会快乐面对人生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永远充满对生命的赞美、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仁义礼智信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