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功能监测
第一页,共51页
第十章 脑功能监测
麻醉学教研室 张锦英
第二页,共51页
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
方法分类:脑室内压、脑脊液压、硬膜下压、硬膜外压、脑组织压。
因传感器差异、部位不同而分类;但压力变化曲线有恒定的相关性。
第一节 颅内压监测
一 、颅内压测定方法:
第三页,共51页
优点:测压准确可靠;可放出脑脊液降低颅内压、取脑脊液样品检验、注入药物;经脑室定量放出或注入液体,根据容量压力反应,了解脑室顺应性。
缺点:颅内病变使中线移位等使穿刺困难;感染的危险。
(一)脑室内测压
第四页,共51页
传感器位于硬膜与颅骨之间。硬膜完整减少颅内感染机会。压力高于脑室压2-3mmHg
应变计、压电及电容传感器测压:基本原理是变机械能为电能。费用较高。
纤维光导法:测压准确,使用方便,病人头部活动不受限。
(二)硬膜外测压
第五页,共51页
概念:是脑实质间液体的压力,与局部血流及脑水肿关系密切,对颅内血流研究有意义。
优点:应用范围广、使用方便、安全性高。尤其适于测压困难的情况,如脑室受压、脑室出血、颅后窝术后等。
缺点:随监护延长,其准确性、稳定性降低。
(三)脑组织压
第六页,共51页
(一)颅内压力的分级:
颅内压持续超过15mmHg称为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分为4级.
<15mmHg; -20mmHg;
20-40mmHg; >40mmHg 。
国际采用20mmHg作为需降颅压治疗临界值
二、颅内压监测的判断
第七页,共51页
颅内压波形由Wilis环和脑实质的搏动所产生的三峰波组成。
P1为震动波(冲击波),代表收缩期动脉及脑波动,峰波最高。
P2为传递波或潮波,反映脑实质及脑血容量的顺应性变化。
P3是重脉波,峰波最低。
(二)颅内压的波形
第八页,共51页
当测得ICP正常,ICP形态的变化也提示脑顺应性发生改变。
当颅内顺应性进行性降低时, P2 、P3的振幅相等,接着超过P1,最后各波消失。
ICP波形可为圆顶行、三角形、长菱形。
ICP的压力波可发生间歇性波动,形成振荡
第九页,共51页
A型波(也称高原波)
特点:表现在ICP升高的基础上,压力突然上升到50-100mmHg,高峰常呈平顶,持续5-20min后骤然降至原来水平。
意义:A波是脑血管扩张,脑血流增加,引起ICP震荡的结果。A波频繁出现反映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紊乱,提示颅脑代偿功能已近衰竭。
颅内压有A、B、C三种压力波
第十页,共51页
脑功能监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