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课堂小社会,社会大课堂.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课堂小社会,社会大课堂.doc课堂小社会,社会大课堂
——浅谈《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习惯养成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 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 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 ”学者答: “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 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 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与 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把科学家们的普遍看法概括起来,就是他们认为终生所学 到的最主要东西,是幼儿园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人和 事,再仔细分析一下,就会越发感到那些科学家的话确实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尤 其是在学习问题上,几乎对于每一个人都适用。有人说,儿童的心田是一块神奇 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 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也有人说,行 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些话似乎有些绝对,但良好的习 惯对人生的确太重要了。
《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 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根据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社 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 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 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 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 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 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品德与社会》教材内容的设计不局限于课堂内的教学活动,而是体现课前、 课中、课后,校内外连续、完整的活动过程。
在教学中,我着重从以下三方面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一、课前重体验,培养学生观察社会的习惯。
鼓励学生课前调查访问、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从中获得知识,解决教科书 因课时受限容量过小的问题。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发现并不限于那 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能力,而是包括着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 切形式。”让学生走进生活,用眼去观察,用心去体验,能促进学习的积极性。
1、 让学生进入家庭生活中体验。
当前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倍受家长的关心和呵护,有许多事情甚至被家长 代替做了,孩子虽然生活在家庭中,却很少有人去用心感受家庭生活,很少去了 解家长的艰辛。在教《读懂爸爸妈妈的心》一课前,我先在班中组织开展了 “今 天我当家”活动,让学生与父母进行角色置换,从买菜煮饭到洗碗抹桌,从洗衣 叠被到打扫卫生都自己亲手做。通过这一活动开展,学生获得了一份家庭生活的 真实感受。再学习这一课的时候,学生对内容颇有感触,在谈感受的时候,每个 同学都有了一番发自肺腑的话,体验到了父母工作的辛苦,理解了父母的一片苦 心。
2、 让学生进入学校生活中体验。
同样的,有些课例可以提前让学生在学校生活

课堂小社会,社会大课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蓝天
  • 文件大小88 KB
  • 时间2021-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