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在教学《数铅笔》之前我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在入学前已初步会数 100 以内的数, 但对于数的概念却未必都清楚。一年级的学生参与数学活动, 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 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因此,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除了落实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外, 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1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 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课一开始, 通过猜铅笔的游戏, 立刻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最后在综合应用中创设“小小运动员”这一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2. 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整个教学过程, 基本上是按照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基本模式展开的。教师不仅让学生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表现自我, 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如: “每次都这样一根一根数,感觉怎么样? ”“看这些运动员上场,感觉怎么样?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从中学到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3. 体现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的学习方式。例如, 在看尺子提问题时, 学生之间的抢答;在“小小运动员”时,运动员介绍自己,其余同学的评价、提问等实践活动,都是为了让学生养成与他人沟通、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 同时, 这也是对学生主体地位尊重的表现之一。在学生互动中,使知识在交流中理解,能力在交流中发展,情感在交流中体验。总之, 整节课突出了主体性, 为学生创造参与的条件; 突出了实践性,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豆子》教学反思——在游戏中学数学学校开展“白纸备课”活动, 考查低年段教师的教案是北师大版一下的《数豆子》, 这课内容是所有老师都没有尝试过的, 在竞赛之前, 心里确实有些担忧, 不为功名利禄, 只是面对一本新教材, 一课新知识, 一种新理念, 如何才能抓住教材, 深入理解, 如何设计才能给学生营造轻松的课堂环境, 让一年级学生学有所获, 对于我与其说是一种竞赛, 不如说是对自己的挑战或锻炼。《数豆子》的内容, 我所理解大致分为两个部分, 一个是估记, 一个是识数, 这两个部分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关联,( 当然是我自己的浅薄之见), 所以要把两个看起来似乎不相关联的内容结合起来, 渗透给学生, 让我着实为难一番。毕竟经验有限, 自己所带的都是三, 四年级,一年级的教案根本没有接触过,对于一年级学生的行为常态和认知能力也不够了解,只是听过唐刚老师的几节一年级的课, 是那般生动有趣, 课堂的调控也十分好, 我想这是一个教学经验丰富, 教学水平出众的教师提供给我的很好的学习机会, 我要努力去学习和把握其中的精华和特色。于是, 我认为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不在于多, 而在于精, 活动或者游戏也许能让他们更轻松更快速的融入课堂。对于刚走进小学校园的一年级学生, 也许课堂常规是最不好控制的, 老师的语言和语态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 所以不如把纠正学生坐姿, 写姿, 纪律的时间用来通过一些简单, 好玩的活动让学生转移注意力, 与此同时, 教师的语言要尽量通俗易懂, 简单明了, 与其过多的去讲解, 还不入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 主动学习, 这样教师教的轻松, 学生在课堂上也会比较投入。《数豆子》教材内容本身就比较简单, 我在课前设计了一些复习环节, 竞赛项目比如小组开火车比一比, 看哪个小组数数又准又快, 希望从开课就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 而课本上是通过豆子让学生猜一猜, 我在设计的时候利用了围棋子, 形式上不同, 本质却都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估计的含义。加上围棋子有两种颜色, 比较方便学生的对比, 以及老师的课堂发挥,所以活动之一便是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大家一起估一估,说一说,从直观上判断,估计棋子的数量, 活动结束后, 再通过两幅简单的笑脸图和小棒图, 让学生从感官上加以理解, 这样就可以比较好的调控学生的注意力, 尽量实现课堂上的全员参与。教案中还设计有填数字卡片, 走数字迷宫等游戏, 目的都是希望通过新鲜有趣的引导和布置, 让低年段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的乐趣。对于识数的环节,我是把课前复习的内容和新课的内容结合起来,有效的利用课前资源,通过学生上台板演,自己动手写数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0”的出现,虽然教材并没有给出这个学“点”,但通过观察,我认为写含“0”的数的教学是有必要的,而且是个重点, 在计数器上,某一个数位留有空缺,聪明的学生很快就会用“0”去填补,而不是空在那里不写, 不然
教学反思-word资料(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