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朝花夕拾.ppt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名著推荐与阅读
朝花夕拾
鲁迅
鲁迅(1881 —1936)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文学运动的奠基人。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9年回国。辛亥革命后,曾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伟大旗手。
1918—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鲁迅的个人经历: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辑,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
1927年1月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事变以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的一切职务。其间,目睹青年中也有不革命和反革命者,受到深刻影响,彻底放弃了进化论幻想。
1927年10月到达上海。
1930年起,鲁迅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不顾国民党政府的种种迫害,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运动。
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深入文本,了解背景
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
1925年11月2日,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部务会议决定,小学生要读经,自初小四年级起,每周一小时,直至高小毕业。北洋军阀竭力鼓吹那些所谓“以正人心而厚风俗”的读物。上海出版了《男女百孝图全传》作为“家庭教育的好模范”的必读本。《朝花夕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其实,鲁迅是借了儿童时代的天真的爱和憎,借着羁旅时候的寂寞的闻和见,------只如熟人相对,娓娓而谈,使我们在不甚操心的倾听中,感到一种生活的色相,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封建家长制和封建制度的否定。
合作交流,概括内容
1.阅读文本, 把握整体内容;
2、小组讨论, 畅谈喜爱篇目;
3.代表演讲, 发表独到见解。
“朝花夕拾”——鲁迅在小引中说:“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早晨的花,到晚上才拾起来,这是指作者到中年以后回忆青少年时代的往事的意思。这十篇散文,文笔深沉隽永,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表现了作者对封建制度的否定与批判,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和热爱。
散文介绍:
《朝花夕拾》目录:
小引   狗·猫·鼠   阿长和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后记
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等篇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联系作品,分析人物形象
找出在全书中你认为认为描写得最好或者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

朝花夕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c69885
  • 文件大小393 KB
  • 时间2021-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