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班“关于连云港市噪音扰民问题的研究”问题研究始于2009年4月,并于同年8月顺利结题。现将有关活动步骤汇报如下:
步骤一:确认社区中存在的公共政策问题
“我们身边有哪些属于公共政策方面的问题呢?”问题一出,教室里炸开了锅。“身边的问题太多了,什么是公共政策啊?”“公共汽车的问题是公共政策吧?”……“公共政策有关的问题就是属于大家的,而且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决策有关的问题。”听了我的解释,孩子们还是一脸疑惑的样子。哎,别说,我自己对这个问题也似乎说不清楚。“明天中午我们参加研究的同学要一起开一个会,开完这个准备会大家就知道了。”我只好这样对学生们说。
第二天,所有学生齐刷刷地坐在教室里,大家打开随身带来的报纸,“找一找,你们觉得哪些消息是公共问题,而不是我们个人的问题?”
“小区里养狗扰民的问题”“马路上行人闯红灯引发交通事故的问题”大家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对了,凡是我们身边的问题,与我们大家都有关的,就是公共问题。如果这个问题的产生、解决能够通过政府部门来进行调控,就是关于公共政策的问题。”接着,学生们又在报纸上找到了不少这样的问题。
带着这样的疑惑和好奇,他们自己回家翻阅报纸,和家长、邻居沟通,找到了他们认为值得研究的问题,带到班上来讨论。
步骤二、选择班级研究的问题
八(3)班共提出公共问题21个,第二天的交流会上,大家提出的问题很快写满了一黑板。“我们全班只能研究两个问题,你觉得哪个问题和我们关系最密切,你最想研究?”小组里立刻开始了热烈的讨论。最后经过全班投票,我们选出了两个问题:“连云港道路上盲到设置不合理和被占用的问题”“居民小区内噪音扰民的问题
”。按照随机原则,我们30位同学共同研究“连云港市噪音扰民问题的研究”。
同学们提出,现在连云港市的噪音越来越严重,有些施工地点发出的噪音甚至让周围的人们睡不着觉。而我们也知道噪音对人体危害是很大的,所以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来引起政府部门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步骤三:收集班级所要研究问题的有关资料
1.了解噪音的概念和危害
要进行连云港市噪音扰民问题的研究,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噪音。通过读书、上网等方式,我们知道了噪音的定义。它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汽车噪音为80-100分贝,电视机伴音可达85分贝,人们长期生活在85-90分贝的噪音环境中,就会得“噪音病”;当声音达到120分贝时,人耳便感到疼痛。
我们留心收集了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中的相关信息,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有很多地方有噪音,比如:汽车的声音,电动自行车的声音,还有人们大声叫喊的声音等等。其中,汽车的噪音最为有害,它对人神经有很大危害,会使胸神经、视力遭到破坏。时间一久,就会使人产生疼痛,胸胀,耳鸣,失眠,记忆力衰退,和全身无力等症状。
接下来,我们对连云港市噪音扰民的现状进行了了解,找到噪音扰民的主要原因。在调查时,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查阅报刊、上网搜索等方式。
在设计调查问卷以后,我们把人员分为三组,来到各个小区以及连云港最繁华、人流量最大的步行街,共对100人做了采访和问卷调查。
在汇合了三组的调查情况后,我们发现,60%的人正被噪音影响生活;35%的人的生活虽没有受到噪音太大影响但十分讨厌噪音,只有5%的人对噪音没有什么意见
社会实践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