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推荐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让学生了解作者采用现实与幻想对比的手法,通过研读,懂得幻想越幸福,现实越不幸。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中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美好的幻像.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的句子,体会作者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的强烈不满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温故、感知
同学们,上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世界童话之王”安徒生的著名童话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她的悲惨经历,说说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品读、体会
(一)、品读中心句,质疑
(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同学们,你们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有什么疑惑,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二)、品读课文,感受“幸福”。
1、 她曾经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第二大段。
2、学生交流,师板书:大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
3、播放美丽幻想的动画。
4、多美的幻景啊!我看到许多同学都幸福地笑了,你对哪次幻景感兴趣?
5、安徒生先生又是如何来描绘这么美丽的东西的呢?请认真读一读课文的第二大段,拿出笔来划一划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美丽景象,有感情地读一读,你感兴趣的幻景可以多读几遍。
6、学生朗读交流,教师指导。
(三)、品读课文,认清现实。
1、看到这些美丽的东西是多么幸福,小女孩为什么会看到这些幻景呢?回到课文中去读一读,想一想。
2、 学生自由畅谈。
3
、火柴再明亮,再温暖,也终究是要熄灭的。火柴一灭,这些美丽、幸福的幻影还会存在吗?作者又是怎样写的?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1) 出示三句话:(精品文档请下载)
A、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B、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C、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2) 读读想想这三句话,说说你读懂了哪几句?
(3) 过渡引导:为什么还要写到星星?
(4)当小女孩再次擦燃火柴,这位惟一疼她的奶奶竟然出现在亮光里,于是小女孩情不自禁地叫起来,体会一下当时她的心情,应该怎么读这句话?
4、为了留住奶奶,小女孩又一次擦燃了火柴,这一次擦燃火柴与她前面四次相比,特别是与第一次擦火柴有明显的不同.(精品文档请下载)
(1)出示句子:
A、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B、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2)、读读这两次描写擦火柴的句子,抓住重点词,想一想小女孩的变化。(精品文档请下载)
(3)、抓住了重点句、重点词,进行相互之间的比较,我们就能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我们也要读出这两句话的不同语气,齐读。
(四)、品读课文,领悟“幸福” (精品文档请下载)
1、此时的小女孩已经太虚弱了,这一整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出来没有像现在一样高大,这样美好
卖火柴的小女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