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
周玉华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朗读品味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拉萨天空的美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特别是对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反复的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拉萨天空的美。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拉萨的天空》,读题。
二、紧扣“蓝得让人神往”,品读文本的语言 ,感悟拉萨天空的美
(一)提出疑问,自学解疑
1、要说天空,中华大地那是随处可见;说起拉萨,美景名胜更是数不胜数。作者王宗仁为什么会对拉萨的天空情有独钟?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读一读课文,告诉我那里的天空有什么特别之处?
(蓝、很蓝、湛蓝透亮……)
3.(蓝粉笔板书:蓝)拉萨的天空最特别的就是它的“蓝”了。
(板书:让人神往)这里的神往是什么意思?
再读读这句话中,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种向往的确是发自内心的?
4.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蓝,竟能如此“紧紧”、“久久”的吸引着人!
(1)媒体出示:请同学们轻轻地读一读课文的1、2、4小节,看看你能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这种让人神往的“蓝”(指板书),拿起笔把它们划下来,多读几遍。
(2)生自读课文,划句子。
(二)优化组织,自主探究
老师看出来,大家读的都很用心。谁来说一说,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拉萨的蓝天的确很让人神往?
指名交流。(把话说完整)
“我读了这一句话 ,感受到拉萨的天空的确蓝得让人神往。……”
(三)成果初探,交流展示
预案:精讲点拨,突破重点
生:“那里的天空总是……蓝宝石一样。”(媒体出示第一段)
1、从这句话中能读出拉萨的天空有什么特点?板书(湛蓝、透亮)
2、理解“湛蓝”?(交流)
你们看,(宝石图)这是一块湛蓝的宝石,那“湛”是指什么?(颜色深、浓、纯)
预设1:学生说出“深” 湛不仅指 ,更主要的是
预设2:说不出 老师可以告诉你,湛形容颜色深、纯、浓
3、那么透亮呢?明白吗?(交流)
4、精讲点拨,进入情境
这块蓝宝石,已经蓝得这么诱人,如果再用清水洗过,你想想看,那会是怎样?(交流)(很美)
你们看——(媒体出示拉萨的天空图片)美吗?
作者的比喻多么形象、贴切啊!你也能展开丰富的想象,描绘一下这湛蓝透亮的天空吗?
天空好像 ,多么 !(生说话)
是呀,这片天空今天是湛蓝、透亮的,明天还是——,后天,它依然是——,总是这样的迷人。
5、以读促悟
是啊,多美的天空!谁能美美的读出来?
你可知道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就更加湛蓝透亮了,谁再来试一试?
指名读,女生读,齐读
6、拉萨的天空为什么蓝得这么深,这么亮呢?
(1)这和拉萨的日照时间长有很大的关系,读读课文的第一句话。
(2)拉萨为什么被称为有名的日光城呢?看了这段资料大家就明白了。(出示补充资料。)
过渡: 这段话写得多美啊!关于这“蓝”,有没有写得更妙的话呢
拉萨的天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