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0年1O月第26卷第l ChinJHospAd minOctober ! : !.1_O 图2医疗服务体系结构及平均住院时限示意服务机构和镇(乡)卫生院的建设应该进一步按照相关规范文件加快进行。除位于交通不便的山区县镇(乡)卫生院可根据需求保留一定规模床位外,逐步消减床位使用效率低下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床位。(二)专科性医疗机构:应在综合医院设立精神心理科, 在社区建立精神残疾人康复站,缓解精神病专科医院住院压力,城八区二级及以下精神病专科医疗机构不宜增加床位规模;控制现有非营利性肿瘤专科医疗机构和综合医院肿瘤科的床位规模,严格大型医疗设备的准入;撤销或减少运转效率低的助产机构床位,提高远郊区县助产机构的产科质量,加强二级以上综合性医疗机构儿科的建设。(三)中间性医疗服务资源(康复医院和护理院):要充分利用现有医疗资源,将功能定位不明确、利用率较低、位于社区中的一级或二级医院经过结构和功能调整,转型为护理院或康复医院。(四)营利性医疗机构: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营利性专科性 785· 医疗机构、康复医院和护理院、门诊部及诊所,分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中的特需服务人群。四、保障措施及政策建议为保障北京市医疗资源调整策略的落实,有必要制定必要的保障措施,明确部门职责,加强协调配合。故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属地管理、行业审批:我国现有体制是中央、地方各级财政分级负责,许多中央部、委、办,各军、兵种总部均可以投资办医院。北京是首都,财政投资主体多元,如不遵循属地管理和行业审批的原则,不按照规划设置审批,会造成财政投入的浪费。因此,应严格执行国务院颁布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土地规划部门、发展计划部门在审批医疗机构建设项目前应先取得属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设置审批意见。中医医疗机构开展西医服务项目部分、军队医疗机构向地方病人开放服务部分均应纳入属地规划。(二)城乡统筹、分类发展:完善大医院对口支援郊区县和新城区域医疗中心学科建设的制度;区域医疗中心建立全科诊疗科目;建立康复医院和护理院示范单位并逐步推广, 研究制订康复医院和护理院入院、出院标准和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制订相应的付费政策,制定和定期发布医疗行业就业指南等。参考文献[1]尹德卢,陈博文,郝美华,].,4(7):12—15. [2]艾晓金.“看病难、看病贵”三大体制性原因分析[J].,10:15—16. [3]张雪静,骆焕平.“解锁工程”精神病患者的社区防治康复护理[J].,24(5):14. (收稿日期:2010—04—19) 北京地区医疗资源配置规划方法探讨陈博文尹德卢郭默宁龚文涛邓小虹当前,北京地区卫生医疗资源总量丰富,增长迅速,部分资源过剩;医疗资源在布局、功能、医护比例和不同经营性质医疗机构间存在结构失衡,并且资源总体利用效率不高。对此,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提出:为提高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效能,需制订医疗资源配置规划,调整医疗服务体系结构,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北京市拟在非营利性与营利性分开的基础上,建立区域医疗中心/医学中心、专科 DOI:. 作者单位:100020北京,首都儿科
《北京地区医疗资源配置规划方法探讨》.pd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