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校内部审计比较及启示
中美高校内部审计比较及启示
一、中美高校内部审计的差异比较
(一)中美高校内部审计体制和人员结构的差异
受社会体制、办学机制、文化差异、市场化,中美高校内部审计体制存在根本性差别。我国高校内部审计体制主要有三种模式:校长直接领导、机构独立模式;纪委书记主管、监审合并模式;校长主管、纪委书记协管模式等,其中最常见的是纪委书记主管、监审合并的模式,其独立性亟待提高。与我国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不同的是,美国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主要基于高校发展需要而产生,一般独立于财务及其他行政机构,主要有审计委员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模式、校长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模式、副校长或类似人员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模式等,一般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并直接对学校董事会负责。从人员结构来看,与美国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必须首先具备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具备完善的知识体系、必须定期接受继续教育相比,我国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相对单一、职称结构较为欠缺,初、中级职称人员占相当大比例,一些从业人员没有相应的从业资格证,有的虽然持有资格证书,但与会计、审计本身关系不大,有的甚至完全没有任何资格、职称证书。此外,一些年龄相对较大的从业人员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尤其在信息技术掌握、计算机操作能力方面有所欠缺。
(二)中美高校内部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的差异
审计目标,即审计的根本目的或出发点。审计范围,则是审计工作所涉及的内容和领域。由于指导思想、发展阶段不同,中美高校审计目标和范围存在较大差异。首先,从审计目标来看,美国高校审计部门独立于财务部门,直接对校董事会负责,审计以追求资产保全、财务增值、效率提升、规避风险为目标;作为教育系统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校内部审计追求“纠错防弊,审查监督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防止被审计单位违法违纪现象”目标,“纠错防弊”成为首要的任务。由于审计目标不同,审计范围也有所不同:美国高校内部审计主要检查、评估政策和程序的合法性、合理性,以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确保资源的完整、高效使用。在具体工作中,主要进行财务收支审计、违纪审计、效益和效率审计、合法和合规性审计,以及内部咨询服务等。我国高校内部审计主要集中于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基建工程审计三个方面,尽管能较好地发挥“纠错防弊”作用,但在分析、解决前瞻性、宏观性问题,在绩效管理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作用有限。
(三)中美高校内部审计程序和审计方式的差异
审计程序是为完成审计任务而采取的工作步骤,主要包括制定审计计划、检查和评价信息、披露审计结果、后续跟踪评价等四个过程。审计方式,则是从审计发生的时间来分析的,包括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事后审计等。中美两国高校内部审计程序大体一致,但在具体细节上存在较大差异:美国高校内部审计紧扣学校发展阶段特征,按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批准的项目,以及为满足学校管理当局特殊要求而临时确定的项目来执行审计任务,除进行必要的财务收支审计外,还从绩效管理、风险管理等角度出发,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建言献策。我国高校的审计大多以上级管理机构下达的审计任务及常规审计项目为主要对象,重点审查财
中美高校内部审计比较及启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