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妙趣横生“十七字诗”.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妙趣横生“十七字诗”.doc妙趣横生“十七字诗”
妙趣横生“十七字诗”
1 / 4
妙趣横生“十七字诗”
妙趣横生“十七字诗”
我国的民间文学遗产十分丰富, 在我国古代, 劳动人民充分
发挥了汉语言文字的长处,创造出许多别具特色文学样式, “十七字诗”便是其中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一种。
“十七字诗”全诗四句,前三句均为五字,末句为两字,共十七字,亦称“无赖体”,俗称“瘸腿诗”、“吊脚诗”、“翘
脚诗”。这一诗歌变体早在唐末五代即已出现, 盛行于宋代元丰、元佑年间。据宋人王灼《碧鸡漫志》一书的卷二记载,十七字诗
是由民间曲艺艺人发明的, 写瘸腿诗最负盛名的当推北宋著名曲艺家、浑话艺人张山人。据说当时有人用瘸腿诗影射朝廷,官府怀疑是张山人所为,曾抓他审问,可见其写的瘸腿诗影响之大。在他的影响带动下,泽州的孔三传、元佑年间的王斋叟、政和年
间的曹组等人也都成了写瘸腿诗的高手。 从内容上看, 十七字诗是亦庄亦谐的结合, 前三句多是庄重的内容, 后一句多是诙谐风趣的调侃;从形式上看,它是整齐与错落的统一,前三句每句三
顿,合辙押韵、通俗流畅,后一句跌落而为一顿,在节奏的起伏中增加了语言的音乐美。 这种诗歌样式不仅保持了一般诗歌的概括性、抒情性和音乐性,而且具有独特的趣味性、通俗性和幽默诙谐的韵味。
明人冯梦龙撰《古今谭概》、郎瑛撰《七修类稿》和清人褚
妙趣横生“十七字诗”
妙趣横生“十七字诗”
4 / 4
妙趣横生“十七字诗”
人获撰《坚瓠集》、独逸窝退士撰《笑笑录》等笔记小说中都记
载了一则内容大同小异的十七字诗故事:明正德年间( 1506-
1521 年),有一人好作十七字诗,且才思敏捷,触目成咏。时徽郡天大旱,太守不思兴修水利,却率人下跪祈雨,连求几天,仍是晴空万里。这个人便作十七字诗嘲之:
“太守出祷雨,万民皆喜悦;昨夜推窗看,见月。”(《笑
笑录》所载的前两句作 “太守求雨泽, 万民多感德, 昨夜推窗看,明月。”)
太守得知后大怒,马上派人把他捕至衙门,说: “听说你善作十七字诗,好!我现在就罚你以我的别号‘西坡’当堂题写一首十七字诗,若写得好,就放你回家。否则,要用大刑。”
话音未落,其人已出口咏到:“昔人有东坡,今人有西坡。
若将二人较,差多!”
太守听后,勃然大怒,将其重责十八大板。没想到,板子还未打完,其人又诗兴大发,吟诗一首: “作诗十七字,被责一十八;若上万言书,打杀。”
太守听后,真是哭笑不得,最终以诽谤、侮辱朝廷命官罪将其发配郧阳充军。其人的舅父闻讯赶来给其送行。甥舅相见,抱头痛哭。其人触景生情,又作诗一首: “发配到郧阳,见舅如见
妙趣横生“十七字诗”
妙趣横生“十七字诗”
3 / 4
妙趣横生“十七字诗”
娘。两人齐下泪,三行!”
原来这个人的舅舅一目失明。
来到发配之地,郧阳县令听说他是个作诗奇才, 想见识见识,令他吟诗一首。 这时县令的太太刚好从后堂走过, 这个人见县太

妙趣横生“十七字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书生教育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21-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