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怪陆离的民国土匪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总是将“土匪”与“盗贼”相提并论,凡强行劫掠或窃取他人财物、为非作歹的人,依其情节之轻重,或称为匪盗,或称为窃贼。“土匪”这一名称包括了从盗贼到社会革命家在内的一切“犯罪分子”。其中既有不知名的“梁上君子”,也有赫赫有名的绿林好汉;既有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也有无产阶级革命家。
门派众多 各有看家绝活
中国的土匪种类繁多。如果以土匪活动的地域特点来划分,则有山匪、平原的“马贼”及“响马”、边界土匪、海盗和湖匪等。
所谓山匪,一种是指常年在山岭地区活动的土匪,如云贵川一带的土匪;一种是指以山寨为根据地的土匪。这类土匪,民国时期常见,如河南的白朗,他在嵩山建立了一个根据地,“内有烟户两千家,形势险要难攻”,“山内可容两三千人,屯粮致富,有泉水可饮”。
马贼是活跃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匪帮,因其无不乘马,故民间有“一人一马一杆枪,好吃懒做入大帮”之谣。马贼的骑术和枪法堪称两绝。他们骑马不用鞍,能酣睡马背,长途疾驰而不坠地;又能双枪齐放而弹无虚发。响马,原是活跃于华北平原直隶、山东一带的匪帮,因其外出如马贼,亦必骑马,故谓晌马。
所谓边界土匪,就是活动在省与省或县与县等交界地区的土匪。20世纪20年代中期,在山东、河南、江苏和安徽的四省边界线上,就集结着数十股约20万~30万的土匪,其中著名首领有顾得林、庞子周、范明新、于三黑等数十人。许多边界地区的地势极为险要,或乱山丛杂,或湖港密布,有利于土匪的出没。
海盗,是在海上进行抢劫的匪帮,他们以沿海的岛屿为基地,拥有船队和武器,不时出海劫掠过往的商船。海盗中有许多帮派,如清嘉庆年间有蔡牵帮、黄葵帮等;还有以各种旗号来分帮的,如黑旗帮、白旗帮、红旗帮等。民国时期的海盗,主要横行于闽粤沿海。湖匪,是指在内河湖泊港汊进行抢掠活动的匪帮。民国时期,太湖、巢湖、洪泽湖、微山湖、洞庭湖的盗匪活动猖獗异常,徐老窝子、宋老窝子、管大肚子等就是太湖上的著名土匪。
贫富悬殊 匪徒多从穷人出
在旧中国,农村土匪的主要来源是那些家境贫穷、失去土地、劳动兴趣不大的人群。他们大多找不到正当的谋生之路,最终不得不游离漂泊,弱者行乞为生,强者流为盗匪。
另外,在旧中国的农村,还有一些人虽出身于比较富裕的家庭,由于遭受某些挫折和法律上的不平待遇,而主动地投奔土匪行列。这些人就是人们常说的“侠盗”。他们的土匪活动,常常是打抱不平、劫富济贫,做出某些与梁山泊绿林好汉相类似的为农民伸张正义的事情。
家规森严 做个“匪首”不容易
大股的土匪又称“溜子”,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组织和规矩。其总头目叫“大当家的”或“大掌柜的”,内部呼为“大哥”。其下有二掌柜。再往下有“四梁八柱”,四梁分里四梁、外四梁,合起来即为八柱。下面一般匪徒称“崽子”。里四梁指的是炮头、粮台、水香、翻垛的。炮头是执法行刑的,他必须“管直”(枪法准),百发百中。在和敌人交锋时,他能在关键时刻一枪定夺大局。粮台管粮食、蔬菜的储备、供应,到百姓家就食时,还要检查该户有无传染病,食品是否有毒。水香负责分配站岗、放哨。每砸开一个窑(攻下一个地方),他的第一件事就是放卡
光怪陆离的民国土匪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